第164章 王者容人所不能
绕过屏风。
映入眼帘先是尊座,虽是偏殿,可亦是颇高大,尊座两侧大柱的背后,放置着几个香炉,袅袅炊烟蒸腾。
「父皇还在正殿训斥谷王,稍后便会到这里来,我们稍等一下。」
在正殿训斥谷王,在偏殿见自己,李显穆猜到皇帝是要说些不好光明正大说的话,此事正合他意,山东之事恰好进言。
和太子朱高炽低声聊着此番江南之行,便听到脚步声往此处来,二人停下交谈,皇帝脸上带着明显不虞的铁青之色,身后汉王和赵王脸上则满是愤然。
「微臣李显穆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
「显穆快些起来,自己找地方坐。」
见到风尘仆仆的李显穆,一直铁青着脸的皇帝终于露出了几丝笑意,「今日雪大,本不必这般着急进宫的,待雪化掉再进宫也不迟。」
「陛下委托微臣要事,微臣不敢懈怠,先公后私,这是先父的教导。」
「朕知道,你一向是个好孩子,仅仅朕知道的那些事,你在江南做的就很不错了,你在长江之畔立碑丶以及与江南文武宣誓之事,朕也知道了,你做的很好!
若是大明的臣子都向你这样,朕还有什麽可担心的呢?
谷王…真是让朕愤然!」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谷王这种人越多,李祺和李显穆这种能为君分忧的就越显的难能可贵。
朱棣很兴奋,「尤其是长江立碑之事,这是我朝教化的大功啊,朕果然没看错你,先帝也没看错你,你果然兴盛我大明的麒麟子,你和你的父亲,建庶人不能用,而朕用之,于是建庶人失国,而朕缔造盛世。」
这般形容,几乎将李显穆捧到天上去了,李显穆连连谦虚表示不敢和先父同列,但却没否认自己兴盛大明。
赵王微不可察的撇撇嘴,汉王则深深望了李显穆一眼,此番李显穆从江南满载功绩而归,又讨得了皇帝欢心,更得信任,已然是夺嫡之路上的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奏章中说不清楚,便将你在江南所发生的重要之事先大致说一遍,而后便出宫去吧,你母亲也想你了,待上元节后,你再进宫将诸事,事无巨细说一遍。」
李显穆应声后便挑选着几件大事给皇帝讲述了一番,听着算颇为顺利,可朱棣却知道这其中有几次很不简单,稍有不慎就是群起而声讨。
尤其是文庙之事,当真是危险。
若真到了那一步,纵然利用他给予的权力强压下去,可必然把江南和朝廷敌对起来,对施政是一定不利的。
听完李显穆的讲述后,朱棣朗声笑道:「此番巡抚江南,你做的很好,可以说,已经不能再好了,你想要朕怎麽赏你?」
见皇帝开怀大笑,朱高炽脸上满是笑意,汉王则有些难看。
李显穆躬身下拜,肃然道:「微臣不敢讨赏,陛下赏什麽,臣都甘之如饴。
不过返回京城之时,臣发觉了一件可能会动摇社稷的大事。」
动摇社稷?
朱棣知道李显穆从不夸大其词,立刻收起笑意,沉声道:「显穆,何事,你速速道来。」
李显穆便将山东残破之事向皇帝汇报一番。
他话音刚落,还不等皇帝说话,汉王已然愤然道:「李显穆,你休要危言耸听,山东安定乃是事实,怎麽可能危及社稷。」
李显穆心中一凝,立刻反应过来,此番巡抚山东的官员,是汉王的人,山东巡抚在他之前就回了京,怕是已然和皇帝汇报过山东的情况,很明显,山东巡抚所言,和他说的不同。
若是皇帝采信李显穆所说,山东巡抚此番山东一行,不仅无功,反而有罪,怪不得汉王生气。
在汉王看来,这就是李显穆故意为之,是借着此事打击汉王党,别说汉王,就连朱高炽都觉得李显穆如此,心中又是感动,又是担忧。
朱棣听罢,有些迟疑,山东的情况有那麽危急吗?
赵王看出了皇帝迟疑的态度,眼珠一转,立刻阴恻恻道:「山东之地皆是逆民,靖难之时若非山东的逆民阻拦,早已功成。
有功则赏,有过则罚。
所以直隶河南可以减免赋税,山东则没有减免,这岂不是天威难测之理吗?
若有逆民不知道悔改,朝廷大军则移之,自然江山稳固丶社稷稳固!」
这番话说到了皇帝心坎上,朱棣本质上就是心眼很小,对自己家人很好,但当初他两次险些死在山东,不恨是不可能的,不在山东苛以重税,已经是他的宽容了,让山东享受和河南直隶一样的待遇,那不可能。
赵王朱高燧的话,让李显穆差点没绷住直接喷他。
这是什麽畜生发言?
「赵王殿下所言太荒谬了!」
李显穆语气颇为平静,「陛下,山东之地,干系着漕运最关键的一段,往海上看去,胶州出海便能截断海运。
往京城走一路之上平坦没有山川,往南走可以直接踏破长江北岸,威胁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