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5 章 · 第一百一十五章(1 / 2)

第115章·第一百一十五章

两天后,雨过天晴。

又过两天,黄河水位出现下降的苗头。

河阴县赵县令立马着手安排运粮船负重过河,试了三天,才有一艘船成功抵达对岸。船夫将绑在船上的绳索交给吴镇将,又由对岸的绳索牵引着,顺利地返回。

黄河流水平缓下来了,赵县令立马回县衙禀告,郑刺史闻言,带上兵卒上船。

吴镇将看见对岸摇动的旗帜,吩咐道:“拉绳子。”

一船牵着两根绳,在两岸衙役和兵卒的合作下,船只安全无虞地抵达河清县。

“卑职失职,还请大人降罪。”郑刺史还没下船,吴镇将先跪了下去。

来不及松开绳索的兵卒纷纷跟着跪了下去。

“本官已向朝廷奏明此事,你等消息吧。”郑刺史说,“消息还没下来之前,你尽快补过,争取能将功折罪。”

“是。”

“起来吧。”郑刺史说,“杜县令找回来了?”

“是,七日前的夜里,卢镇将府里的府兵扛着杜大人出府,被守在府外的衙役发觉,在南城一里外被追上,此人弃下杜大人往南逃,最后在黄河岸边被抓获。”吴镇将一五一十地叙述,“当晚,孙县丞和林县尉带着衙役撞开镇将府的大门,把卢镇将捉拿归案,关进县衙大牢,等着您去审案。”

“带路。”郑刺史说。

吴镇将躬身走在前面带路,走了几步,他反应过来,立马安排下属去准备马车。

“大人,还请稍等,地上泥泞不堪,卑职准备马车送您过去。”

郑刺史颔首,他似不经意地再次询问:“杜县令是什么时候失踪的?”

“五月十八还是十九,十九,对,是五月十九。卑职记得是在卢镇将亡父的葬礼上,卢家做法事那天,卑职也在,开席前杜大人急匆匆跑了,散席后没多久,我就听说杜县令失踪了,县衙里的衙役都出动在寻找。”吴镇将认真回话,他叹一口气,说:“杜县令是个负责任的人,过了正月,他日日带着衙役在河边巡逻,黄河涨水后,他更是尽职尽责,一大早就过来,天黑之后才回去。就是在打压厚葬一事上手段激进了点,谁的面子都不给,卢镇将估计也是清楚杜大人的性子,才铤而走险做出这等糊涂事。”

郑刺史默默听着,“你也认为是卢镇将掳劫囚禁了他?”

吴镇将察觉到一丝不对劲,但没多想,他点头说:“人都抓到了,这还能有假?”

“你说的对。”郑刺史看向旁处,又问起庄稼受灾的情况。

吴镇将不清楚,好在马车来了,他把郑刺史送上车,这才长吐一口气。

半个时辰后,马车来到县衙外,吴镇将进去吼一嗓子,衙门里的胥吏纷纷走出来迎接。

郑刺史下车直接进门,“杜县令何在?”

“杜大人受伤严重,还下不了床,他在官署里躺着,下官给您带路。”孙县丞欠着腰小跑着走在前面。

孙县丞心里一咯噔,他赶忙说:“大人,下官已经审过,他已经承认了,也已签字画押。”

郑刺史淡淡瞥他一眼。

孙县丞闭嘴了。

再审,这个名叫薛荣的府兵反口了,他一口咬定劫掳杜县令是他一手策划的,“卢老爷子生前对小的有恩,小的想让他的身后事能风光大办,这才劫走了杜县令。但卢镇将恪守朝廷律令,杜县令哪怕是失踪了,没人再能阻拦,他也没有给卢老爷子厚葬。”

“刺史大人,他撒谎,我们抓获他的次日就提审了,他当时的口供是受卢镇将指使。”孙县丞起身递上签字画押的口供。

郑刺史接过,问:“这份口供你怎么说?”

“犯人当时急于脱罪,一时瞎了心把罪责都推到卢大人头上。”

孙县丞看向典狱长,变故发生在牢里,是他被收买了?

“既然……”郑刺史准备顺坡下驴,把罪责推到府兵身上。

“大人……”杜悯被孟青扶着,他脚步踉跄地走出来,故作不明地问:“犯人卢湛认罪了吗?”

“没有,这个府兵承认是他一手策划的。”郑刺史淡淡地说。

“大人也是这么认为的?”杜悯反问。

郑刺史不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