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兄弟,想中秀才吗?
朱由校摆了摆手:「算了,杨涟一事你和王正之不用操心,朕已经派人去处置,你们等着看结果就好。
今日觐见完毕,制置司承宣厅会安排两个时间,先召集制置司军机御前会议,你以西北局制置副使的身份代表西北局,正式述职。
然后会召集制军院陆军部丶参谋总局丶录事总局都督,你以延绥宁夏巡抚身份,向制军院做军职戎政述职。」
「臣遵旨。」
朱由校看着洪承畴,想了想又说:「在京期间,你多跟同僚们走动。等到述职完毕你就要去山西赴任。多跟晋籍官员走动走动,元辅丶李瑾,对你以后料理晋事有帮助。」
洪承畴心里跟明镜似的。
皇上这是在暗示自己,赶紧去跟晋党谈一谈,摸摸那边的底牌。
圣意难测,但洪承畴还是能揣摩一些。
皇上在全力打击东林党为首的江南士林。
那是一个庞然大物,植根江南数百上千年的巨大势力。虽然几起大案让它元气大伤,但是根深蒂固,稍有机会就会死灰复燃,伺机报复。
那里是大明税赋重地,皇上不敢使用太暴烈的手段,只能想法子剥竹笋,一层层地往下剥。
在这种情况下,皇上不愿意把其它地方的士林逼到江南士林那一边去,分化瓦解,各个击破。
这是阳谋。
晋党势力也非常庞大,根深蒂固。而且它跟北方诸省以及北直隶士林关系密切,连枝同气。
如果冒然对晋党大动干戈,恐怕会引发动荡。山西大同关外,还有数十万蒙古右翼部众,虎视耽耽。
对于晋党,皇上还是希望用剥竹笋的方式,一层层往下剥。
洪承畴不得不敬佩,皇上年纪不大,政治斗争手段却极其老辣,比他祖父万历帝都强,简直能跟他高祖父,世宗皇帝媲美。
皇上把普党的心思把握得极其精准。
晋商在那些山西缙绅官员眼里,只是替他们赚钱的工具而已。为了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有什麽舍不得?
不仅晋商可以抛弃,必要时,晋党部分党羽也可以舍弃,壁虎断尾,顾全大局嘛!
只是他们就不想想,现在皇上为了局势稳定,可以暂且容忍。
等到局势大定,万众归心的时候,你说皇上会不会跟你们晋党算旧帐?
韩丶李瑾等人心里可能有数,但是他们宁愿先把眼下的难关渡过去再说,以后的事以后再说。
这是他们的脾性啊。
洪承畴告辞离开后,刘若愚又递上一份急件。
「皇爷,真长先生八百里加急从秦皇岛发来的密件,这是内书房解译的抄件。」
朱由校接过来一目十行看完,沉吟一会吩咐道:「梁都督丶麻都督和郭都使请来。」
「遵旨。」
两刻钟后,三人上前觐见。
「臣制置司参预军机丶制军院海军部都督梁廷栋/臣制置司参预军机丶制军院参谋总局都督麻承贵/臣锦衣卫都指挥使郭明振参见皇帝陛下。」
「起身,赐座。」
朱由校等三人坐下就直奔主题。
「最近京畿巡海司在辽东海面可有查获走私船只?
P
梁廷栋答:「回禀皇上,从今年春二月初一开始,奉旨全面禁绝所有民船丶商船丶渔船驶入金州港到秦皇岛港,以及金州港到朝鲜南浦两线以北海域..:
京畿巡海都司驻秦皇岛的第一舰队,驻登州的第二舰队,驻金州的第三舰队,驻皮岛第四舰队,共计查获一百二十七艘船只,其中八十四艘是渔民无知,或者迷失方向,稀里糊涂越过禁线。
这些渔船被登记教训一番,放回各自地方渔港。
其馀四十三艘海船,却是冒险违禁走私船只,人赃俱获,铁证如山。」
朱由校有些吃惊:「四十三艘海船?
想不到这麽多。背后的人都查到了吗?」
郭明振答:「回禀皇上,背后的人都查到了。先是由船查到船东,再查到货主,最后查证,都是北直隶丶山东二十九户缙绅世家暗中指使的。
其中...」
朱由校眉头一挑,眼睛一瞪。
吞吐吐吐的郭明振马上人间清醒。
「其中一户是衍圣公的近亲。」
「孔胤植的近亲?怎麽个近法?」
「回禀皇上,第六十二代衍圣公知德公(孔闻韶)生两子,长子为第六十三代衍圣公可亭公(孔贞干),次子为孔贞宁。
可亭公生第六十四代衍圣公龙宇公(孔尚贤),龙宇公无子,按照朝廷体制,从近亲族人选,最后选得孔贞宁的长孙孔胤植,被朝廷册为第六十五代衍圣公。
孔贞宁除了有生下嫡子孔尚坦之外,还生有庶子孔尚诚丶孔尚砥。
其中孔尚诚又生庶子孔胤机。
京畿巡海都司查到的四艘最大的海船,都是孔胤机暗地里一手操办。
锦衣卫保安司派人去缉捕他时,此疗从自家宅院狗洞里钻出,逃入衍圣公府,求得庇护。」
朱由校脸色一沉:「什麽时候的事?」
「锦衣卫都司前天收到保安司山东千户所的急报。」
朱由校冷笑道:「真是按下葫芦浮起瓢。
山西晋商的事还没了结,山东又跳出衍圣公府的人。
这些道貌岸然的家伙,到底是怎麽想的?一个个奋不顾身地卖国通敌。
去年冬天京师西市口腰斩和斩首了那麽多官员,他们是一个都记不住啊。
那个孔胤...」
「皇上,是孔胤机。」
「孔胤机,他要是没有得到孔胤植的授意,敢有这麽大的胆子?
四艘最大的海船!
还真是以为脑门上顶了一块至圣先师的牌位,就百无禁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