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行至
戍天历36年3月,宫廷中。周王在大殿上看着父亲的座榻,克制住了想要坐上去的冲动,领着文武百官拜了拜。然后自己父皇专座下方监国的案台座位上。
他刚刚坐下,就发现这椅子并不好坐,竟然是微微前倾的,坐上去后,会向前滑动。他微微凝神,知晓这椅子是他那个已经离开京城的爹给他的提点。于是乎,收起了喜形于色,开始领着朝臣处理京城运转的事务。
就在这两个月内,爻都中分别出去了两支队伍,一支是戍帝远行的车马,另外一支是直接派去北境的东市军。这预示着城市内出现了权力真空区。
周王开始看国事报导;虽然早就随着戍帝一同协理了四年,但自己一个人办事的感觉是不一样。他开始用心办理任何事情。
首先是京城水道的粮食运输。以及各省份流民的疏导。
这大部分事务,朝廷都有了方略,各路朝臣们眼下为了争取自己在下一任帝王面前的好印象,也都暂且偃旗息鼓,没有在大殿上进行党争。
然而,各部的井然有序,却让周王感觉到自己没有用武之地。——眼下这些臣工们做事,是按着戍帝时候的办事习惯,即,让戍帝操最少的心。
然而就是这样惯性运转,对周王这个「限定测试」玩家来说:太无聊了。
就在一个个方略按部就班时,周王忍不住思索自己能否安排一些方略?一抹灵光在周王脑海中跳跃,只是灵光一闪有点蓝。
周王:这泸州的流民为何要在爻都北侧中转?
负责中转的大臣一问三不知,但是司马则是回道:「殿下,这些流民需要筛选一番,将斗狠之辈筛出后,方能安置在各个郡。」
周王遂点了点头:「那麽斗狠之辈,去了何处?」
司马:「东市军此时已经北上,故筛选的斗狠之辈,其实为大军「选锋」(选锋:将众多青壮中精锐选出,组成突击队。)
周王略微生出兴趣:哦,就是那支东市军?——这支父皇宠臣所编练的新军,非常不符合朝臣嘴里天子之师的形象。若是能够让这军队改邪归正,岂不就是自己的作为?
当然,作为「颇有」政治经验的皇储,目前没有遂下面人臣们的好恶来逐流。东市军哪怕曾经的恶名再甚,但现在是朝廷派出去的「王师」,在外就是朝廷的威严。
此时掌权的周王,没有给东市军颜色的打算。但重点记下了「选锋站」内军官。
周王记住了「选锋站」内的其中一个军官叫做蔡芦云,说到底还是自己奶奶的侄孙。当然,不是嫡系的。但现在他是在有用的地方上,故就是有用的亲戚。
既然是他掌权,就应该趁着父王把国事交给自己这段时间,在某些地方插入一部分自己的人。殊不知,他的这些心思其实早就被其父预判了,这个「蔡芦云」本身就是暗卫的人了。
…视角从天宫来到东市…
对于都城们的居民来说,东市那支每个月集体出动,「耗子,蟑螂」一样的军队终于滚出天子脚下了,实在是大幸。
那些个市集上经营皮肉和赌坊的「商人「们,希望这支耗子军最好在北边冻死。让京城永远太平。——当然京城中还有一缕不敢说的心思,那就是「戍帝此次西狩最好能在路途上也耽搁住」,毕竟爻都中纨絝子弟不全是在东市军那儿。
而在城市中作坊里,一批批工匠们正在按照标准完成订单。
一个鞭炮作坊,现在变成了子弹作坊;一卷卷草纸被浸上桐油,锤打压缩变成纸壳子,塞入火药后涂抹一层树蜡确保润滑,一批纸壳子弹就完成了。
关于东市军所用的枪械,这点不用担心,武飞要的那个左轮结构的枪械,只要给出足够的铁料,大爻武库总能给出足够的枪械量。现在武飞已经让武库预备了五千把枪械。
枪械是没问题,只不过那些个壮丁们还没有到前线完成驻扎,所以目前这批枪械不能直接给到武飞手里!
大爻武库的情况,对于武飞来说绝对是黑科技。
兑宫,也就是那两个白虎蹲守的武库,是目前周王依旧没有权限进入的地方,随着龙马车辆把铁料运送到兑宫中;在兑宫内,一道道庚金白气就如车床的钢刀一样把铁料加工成了固定零件,再然后在爻算之力的作用下,组装成了武器结构。
也就是说,各地诸侯们辛辛苦苦的聚拢工匠,在武器产量和产品进度上,无论如何都是抵不过爻都。理论上只要材料足够的话,爻都可以无限制生产武器,甚至铁狮,金牛这样的战争巨兽也都能成批成批的拉出来。当然这也就是爻都的匠户们没有过高地位的原因,毕竟不能发挥出决定作用。
而对于武飞来说,军事物资并不只是武器;陶质水壶,行军草鞋,芦苇席子,帐篷布,乃至车辆运输所需的绑货物的草绳,前线都缺乏。
武飞这边,根据自己几次出关远征时各种物资材料的消耗量,按照比例,朝着爻都东市内各个作坊中下了货物订单。
至于购置这些货物的金钱?娶公主需要购置珠宝丶锦绣的银钱,被武飞全部用来换成了草鞋,水壶,布衣,烧酒等药物。
武撼峦送来做「正事」的钱,现在被武飞紧急用来做「正事」。
武飞:所谓匈奴不灭,何处为家。
武飞觉得自己没错:最底层的大头兵把天家的恩惠看的很重,即自己(武飞)如果娶了公主,即使是战败了就多了一条退路。
当然,那些城中贵胄们则是知晓正事,但那些纨絝们和大头兵们有等级制度隔绝,他们对士兵的心理把握度远远不够,不会为武飞解释。
现在全军已经突击了,武飞把自己的身份和底层士兵拉近还来不及呢,怎麽可能让「驸马」这个身份制造这种不利于上下理解误会呢?
…草鞋和地面摩擦,草芥在落下…
东市军在出征后,一路迅速北上,沿途昼夜不停,五天四夜,从步行再到舟转,跨越五百里的路程,直接来到北疆藩镇的南侧。
这样的行军极有效率,以至于藩镇的军侯朱力强在得知到消息后下意识警惕起来,担忧朝廷来试图对自己不利。一时间让其麾下兵马纷纷戒备。当然了,很快他就收到了来自武飞的要求,即在境内驻扎的「说明」。
在路途上,所有人都是风尘仆仆。
在大营中,武飞正在严格斥责三位队官,这三位在行军的过程中出现「人员丢失」的错误,尽管这些「开小差」之人都是意外跟丢了。
武飞拿着马鞭对着士官:「我让你们早中晚三次点到报数,是耳提面命提点你们。尔等当耳旁风!目前这是在境内,要是在境外,人员丢失,就意味着被敌军斥候俘虏!我等行军途中有可能被敌人伏击!」
一位队官说道:「武帅,咱知道错了.但咱觉得!咱们这个速度,敌人就是想伏击我们都赶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