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胳膊肘往外拐?【求月票】
大汉元帝世界,北地郡。
陈汤率领上万羽林骑和两万多辅兵,迎着朝阳来到了贺兰山东麓的平原地带。
王章打开地图,疑惑的问道:
「将军,资料上说此处土地肥沃,真是这样吗?」
陈汤说道:
「黄河百害,唯富一套……阴山南麓的五原郡被称为前套平原,朔方郡被称为后套平原,这里是西套平原,这三处都是可以藉助黄河水进行灌溉的地区,至少能开发出千万亩良田和同等规模的草场,是我大汉的宝地。」
按照历史的发展来说,前套平原和后套平原会成为南匈奴的驻地,而西套平原则会被羌族牢牢占据,一直到唐朝,才会重新收归中央朝廷的管辖之内。
但唐朝后期,西套平原再次落入异族之手,党项人在这里作威作福,等下次收归朝廷,已经是明朝了。
至于盘踞在这里的党项人,因为晃点铁木真惨遭灭族,蒙古人前前后后杀了几百万党项人,将这个族群彻底从历史上抹去。
现在,陈汤打算提前下手,将河西之地的羌族彻底赶走,并大力开发北地郡以及河西四郡,一旦变成富庶之地,自然会有大量汉人百姓迁徙过来。
至于阴山南麓的前套丶后套两地,同样也会大力开发,匈奴人要麽留下当苦力,要麽摇身一变成为北匈奴被剿灭,总之,他们别想好过。
听到千万亩良田这个数字时,王章已经无法呼吸了,他怎麽都想不到,塞北之地居然能有如此多的良田。
那些被世家抢占土地的百姓,有活路了!
一位随军的司马问道:
「将军,呼韩邪可是我大汉两任皇帝册封的匈奴单于,若贸然杀之,是否会引起陛下怪罪?」
陈汤摆了摆手:
「放心吧,陛下已经勒令我分化南匈奴,若遇到呼韩邪,便将其斩杀。」
呼韩邪被刘询刘奭父子俩相继册封,位在诸侯王之上,陈汤刚开始说杀掉呼韩邪时,刘奭还有些不情愿,但当陈汤将蔡昭姬被掳走之事讲出来后,刘奭同情得眼泪汪汪的,当即下令,见到呼韩邪就斩掉脑袋。
嗯,对于文青不能讲大道理,而要讲述才子佳人的悲惨遭遇,只有这样,才能激起他们的同情心。
刘奭没啥主心骨,很容易被说动,为了防止这期间呼韩邪进入长安,陈汤出发时还反覆交代老甘,见到呼韩邪或者南匈奴的使者,就第一时间劈死,不给他们求饶服软的机会,否则刘奭这个耳根子软的家伙,又会转变心思。
该说不说,阿汤哥真是号准了刘奭这个文青的脉搏。
大军徐徐北进时,大唐开元世界,薛讷率领大军,出大震关一路向西进入了秦州,秦州位于现在的天水地区,是大唐西进的桥头堡。
再往西,就是李唐的祖地陇西地区,吐蕃和大唐的战斗,也基本上发生在这里和青海湖两个地方。
李白骑在一匹小一号的战马上,控制着天上的无人机,侦查四周的情况。
王之涣看着李白带来的大唐开元时期的资料,愤愤不平的说道:
「堂堂左卫大将军,居然将大唐国土划分给吐蕃,谓之曰金城公主之汤沐邑,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他说的是三年前,左卫大将军杨矩收受吐蕃贿赂,上书将九曲之地划给吐蕃,作为金城公主的陪嫁,李显批准了此事,等于将大唐的门户让给了吐蕃。
九曲之地,指的是黄河上游的大回环地区,也就是现代社会的贵德丶贵南丶共和丶同德丶玛曲等县。
这里是黄河上游流域,水草丰茂,极适合放牧,再加上有地利之便,让吐蕃实力大增,自占据之后,便频频袭扰大唐边境。
不过李隆基在位期间,对于吐蕃的遏制是卓有成效的,从开元二年吐蕃进犯洮州到天宝三年,大唐和吐蕃的边境线,被大唐将士整整向西推进了近千里,不仅将九曲之地重新收入囊中,还拿下了青海湖以西地区。
可以说,假如没有安史之乱爆发,吐蕃会在大唐的蚕食之下,逐渐退回高原。
而且在蚕食的过程中,大唐一部分军民,已经开始适应高海拔地区,具备进攻吐蕃核心地区的条件。
胡紫阳说道:
「我大唐之忧在于吐蕃也,用几万人马就能将吐蕃人赶回去,而那个安禄山,不断夸大契丹的危害,提升三镇实力……不是贫道看不起契丹,就算他们真的造反,能掀起多大风浪?」
契丹人不成气候,反倒是打着镇压契丹人旗号的安禄山,实力稳步提升,最终养虎为患,顺便给大唐所有节度使打了个样,大唐的割据纷争就此开启。
元丹丘年轻气盛,听到师父聊安史之乱,当即抽出宝剑说道:
「若遇到那个安禄山,贫道一剑劈了他的脑袋!」
岑勋比他大几岁,再加上出身岑氏,看问题更深刻一些:
「安史之乱的根由在于朝廷,而非地方,否则就算杀了安禄山,也会冒出张禄山丶孙禄山……如今陛下得神仙眷顾,必能励精图治,改掉种种过失,让大唐真正成为当世第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