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永乐十二年:後裔(1 / 2)

第188章 永乐十二年:后裔

草原上自负的雄鹰终究没能跪下来,于是大明的皇帝挽着弓,迎着草原上橙红如海的夕阳,射出了那一箭,哀鸣啼叫,雄鹰坠地。

瓦剌仓皇流散。

这是朱棣的第二次北征,他用事实证明了,大明军团在野战中,依旧是无敌的。

大军南归。

回到京城时,时间定格在永乐十一年七月。

论功行赏,数月前满怀笑意的户部尚书夏原吉哭丧着脸,拿出大笔大笔的钱粮布帛赏赐给士卒。

朱棣心情大好,在奉天殿中设宴,广邀京城四品以上官员,又于太庙告祭先祖神灵,李显穆知道皇帝其实是想向先帝夸耀功绩。

「爹啊,你看儿子把大明治理的多好,建文帝那废物能比得上儿子吗?大哥怕是也不如我吧。」

八月金秋,顺天府乡试云集了北直隶以及各省在京城考试的考生,足有上万人,向着举人之位冲击。

李显穆的门槛简直要被踏破,如天上星辰般繁多的心学士子前来拜访他。

虽然李显穆并没有在学术上有任何彰显,不是当世大儒,但他是李忠文公选定的继承人,且为心学的弘扬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士林中也渐渐有了些声望。

不过李显穆将这些学子面见的请求通通婉拒,言称「我此番担任顺天府乡试主考官,不宜在考前见诸生,以免有舞弊之嫌疑」。

这番话传出后,这股风潮才渐渐消散。

心学已经踏上了光明之路,谁都知道李显穆是最大得利者。

既然如此,就不必再上蹿下跳,招摇的惹人厌恶。

李显穆按部就班的主持永乐十一年的乡试,未出什麽岔子,经过永乐十年的心学理学之争,今年乡试有大约两成的学子都选取了心学,尤其是浙江丶北直隶这些心学已经颇有势力的省中,选择心学的学子远超想像。

这实际在事实上说明了一件事,心学从理学改良颠覆而来,远比理学更优越,更得人心,有识之士都能看得出来,按照这种速度下去,若理学没有改良,依旧是现在这种模式,可能五十年后,就会被心学按着打了。

李祺和李显穆都不知道,王艮在浙江收了一个很对脾性的弟子,叫做于谦,王艮认为于谦能够传承他的衣钵,也必然会成为心学的干将之一。

于谦参加了永乐十二年的浙江乡试,并被录取,在浙江,类似于谦这样的有志青年,加入心学的很多,这些人大多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能摒弃门户丶地域之见。

虽然没有形成现代有党章的政党,但心学持弥合南北丶天下一家的理念,还是能得到彻底贯彻的。

在各省乡试结果出来后,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竟然向李显穆送来了一封信,是衍圣公。

李显穆握着信只觉哭笑不得,而后缓缓收起笑意,深深沉思着,他当然知道衍圣公为什麽来信,因为心学前途大好,他父亲李祺的地位必然再度升高,李氏又同时握着政治权力,成为了儒门的顶梁柱。

衍圣公府之所以能有这麽高的地位,和儒生是脱不开干系的,无论儒生心里怎麽想,可表面上他们都尊崇孔圣人以及圣人后裔,因为孔圣人是他们对抗皇帝的工具。

李显穆沉默许久给衍圣公回了信,信中大大称赞了孔圣人万世师表的地位和贡献,甚至引用了天不生夫子,万古如长夜的南宋诗句,如此作为原因很简单,现在心学或者李氏还代替不了孔子的地位。

乡试后的京城愈发热闹,因为紧锣密鼓的开始准备会试,诸省的举人都赴京准备参加永乐十二年三月的会试。

即便朝廷还没有颁布,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会试主考官必然还是礼部右侍郎李显穆。

原礼部左侍郎郑欢如愿晋升礼部尚书,这实际上属于越级提拔,因为礼部尚书实权虽然属于下三部,但名义上是六部之首,按照惯例,礼部左侍郎会先到其他六部中迁转一下,比如工部尚书或者刑部尚书,而后再升任礼部尚书。

李显穆并没有填补礼部左侍郎的空缺,朝廷将户部右侍郎调任礼部左侍郎。

当这道任命下来后,官场上的聪明人就知道李显穆在礼部待的时间不会长了,很可能在会试和殿试结束后,就会被调出礼部。

京城小道消息中流传着,李显穆进礼部一是带着任务去整胡英,二是改革如今的科举制度,现在这两项任务都完成了,自然便到了离开的时候。

实际上是李显穆觉得他在礼部中已经发挥不出太大作用了,毕竟短时间内也不能再制造一场心丶理之争的动乱出来,于是在北征大军返回朝廷后,向皇帝请求调任。

朱棣只略作考虑就同意了。

时间匆匆而行,很快京城中就落满了寂寥的秋叶,冬日在无人知晓间便落下,直到寒风刮过,皑皑白雪落满了京城,才恍然,寒冬真的到了。

又是新年至!

永乐十二年大年初一,李氏祭祖,族长李显穆带着一众李氏子孙于祠堂中为祖宗上香。

【系统版本更新结束,当前版本2.0.2(永乐天下),请接收。】

【李氏家族的声望和家族等级,将不仅仅计算族长以及嫡系子弟,而是涵盖更广义的李氏。】

当李祺接受着香火供奉,觉得自己身体都凝实几分时,系统再次传来了更新的声音。

「更广义的李氏。」

李祺目光落下,带着无限的感慨,终于等到了这一日,虽然依旧没有突破只有李氏嫡系才能算作子弟的规定。

也就是说一旦李氏嫡系断绝后,家族就算灭绝。

但这条更新的内容却解决了困扰李氏实力最大的人口问题,李祺将目光投向外间的李芳和李茂,还有他们二人的孩子,未来这些孩子成长起来后,都将是李氏的中坚力量,甚至以后不必局限于嫡子,庶子也会是力量的来源,李氏的实力必将快速的膨胀起来。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多团结才力量大。

李氏若是一直走孤臣路线,那就没有任何抵御风险的力量,皇帝什麽时候再来一次抄家灭族都没有还手之力。

虽然李氏不能做皇帝,但却可以成为影子皇帝,建立一个深层政府,控制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