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程序正义(第四更)(2 / 2)

因为皇帝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件事都让皇帝知道,从县丶府丶省,再到六部,一层层机构,都会把那些不重要的事情拦截下来。

现在有了内阁,地方报上来的事务多了几倍,这些事务自然不可能落在皇帝身上,那就只能落在内阁身上。

内阁既然处理这些事务,那自然就要有询问的权力,内阁问六部也不敢不答,否则内阁往皇帝那里一捅,说「礼部不配合内阁工作,此事原委怕是要陛下亲自去问了」,那礼部不就完了。

不过这种发完礼部尚书这种高官的信函,都要内阁集体通过才行,因为内阁大学士本质上是正五品,而且不是正式衙门,合法性始终不足,内阁集体还算像个样。

「没问题。」杨荣一口答应下来,「如今明达你升任侍郎后,内阁同僚也不会再拦着你,即便士奇也是如此,你大可放心。」

整个内阁都是太子党。

他们都清楚自己的未来在太子登基之后,而李显穆是不一样的,所以对李显穆至少在永乐年间没有争锋的心思。

最排斥异己的杨士奇,也不再有心思和李显穆相对抗。

不过李显穆始终对杨士奇怀着一份警惕。

因为他始终没忘记,杨士奇曾经对他出过手,后来是因为太子的关系,双方才渐渐缓和下来。

类似于杨士奇这种在底层摸爬混打过,却初心不改的人,心智早就坚不可摧了,说得难听点,这种人认死理,这麽大的年纪,根本就不可能再改变。

只希望杨士奇能知道什麽才是对天下最有利的,别为了曾经的恩情,走上歧途。

……

内阁果然很快就通过了决议,而后这份询问就飘进了礼部衙门中,落在了礼部尚书的书案上。

礼部衙门。

礼部尚书丶左右侍郎以及郎中等一众官吏,皆屏气凝神分别列于左右两侧。

胡英将手中的信函扔到桌案上,当着众人的面,对李显穆质问道:「右侍郎,不知这是何意?若是对本尚书不满,亦或有什麽问题,大可当面来问,不需要这麽麻烦。」

李显穆将信函取过来看过,而后露出了然之色,「下官还以为是什麽,原来是这封函件,胡尚书可能没在内阁待过,所以不知道,这是正式的内阁流程。

至于尚书说下官有什麽问题可以直接问。

下官却有话要说,下官的确是礼部右侍郎,是尚书的佐贰官,但科举之事乃是正经朝廷公文,不是私下之事。

所以下官要先把正经的公文送到内阁去,然后内阁以正经公文再发回礼部,尚书同样要以奏章盖印的形式再次将其发回内阁,最终交给陛下,这才是一整套正式的流程。

如今经过众多人之手,再加上各个衙门的大印,最终所能够达成的政策才是切实可行的政策。

若是下官就这样私下和尚书交谈,那岂不是将国家的公务,置于尚书和下官的私人之间,若是我们之间有什麽不可见人的勾当,岂非让人所诟病?」

好恶心人啊。

内阁这东西不就是你李显穆发出来的,说什么正式和私人。

君主专制时代,对程序正义这种东西是不太在意的,因为皇帝经常会带头破坏程序。

现在李显穆就用程序恶心胡英。

李显穆这一连串拗口又逻辑清晰的话一经说出,屋中其馀众人顿时纷纷低下了头,尤其是礼部左侍郎,深深垂着头一言不发,生怕这两人斗法把自己卷进去。

身为正三品的高官,他真不是怕,但问题是真没必要卷进去,有什麽好处吗?

当然他还是期盼着李显穆能把胡英整下去,这样他恰好能够升一级,他卡在礼部左侍郎的位置上,也许多年了。

就连旁人都觉得恶心,更别提胡英这个当事人了,他脸色变了又变,红了紫,紫了黑。

最后重重留了一声重哼就要离开。

「胡尚书别忘了内阁的质询,一日内就要得到回覆的。」

李显穆好心提醒。

胡英快步离开的身影顿时又是一个踉跄。

「内个大学士加侍郎还是太强了,尚书怕是斗不过右侍郎啊。」屋中其他人互相对视着,传达着相同的意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