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洲兄,海上成了气候,真正能威胁我们海贸生意的不过东海国一家。
可他孤悬海外,被几十个倭人藩国包围,又没有本土的支持和源源不断的侨民补充,早晚都会覆灭。
我等已去信相熟的大名,敦促他们发兵围攻,不日应该就有好消息传来。」
「不错,东海国一亡,杀光那些海外贼民,这大昭一朝就没人再敢言改变祖宗法度和山海咒禁。
只要人身依附土地的经济模式不变,人心不变,大昭的这个天下终究跳不出我们的手掌心。
再换一个社稷主也得靠我们治理天下.」
就在这时。
一位【金牌急脚马递】骑着一匹高大的纸马在山林的树尖上急速奔行,将一批还泛着油墨香气的新书送到了依庸堂前。
和高仁一起守候在外,地位最高的一个儒生连忙接过包袱送入堂中,恭敬道:
「山长,各位先生,朝廷邸报和世德堂刊印的新书送来了。」
世德堂属于南直隶唐氏书坊群,此地书业繁荣,政策宽松,民间刻书风气盛行,出版物以装帧精美丶内容权威着称。
每次有新书刊印不论是科举所需的正经学问,还是话本小说都会送一份到龟山书社。
在座的天班职官都知道自己的根底还在【儒士】一脉的道行上,不再言语,专心翻阅最近的着作。
凤洲山人随手拿起一本名字有些过于浅显直白,却直指刚刚所讨论之事的《海权论》,皱着眉头翻开扉页:
「从来没有一个国家是因为封闭而强盛。
纵使沧溟大洋深处存在的未知之物,也不能成为闭关锁国,放弃整个大航海时代的理由
我们应该清楚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海上的交通要道,谁控制了海上交通要道,谁就控制了世界贸易。
谁控制了世界贸易,谁就控制了世界财富,从而也就控制了这个世界本身!」
仅仅看完序章。
这段与龟山书社主张截然相反的定论就让他勃然大怒:
「狂悖之徒!!!安敢主张开海,公然挑衅海禁国策!」
其他人一听这话也纷纷色变,一起聚到了他的身边,看向书中的内容。
观点谁都会说,疍民不知道已经吆喝了多少年要开海,却反反覆覆就是那麽几句话,毫无意义,他们耳朵都听出茧子来了。
除非有证据,有理论,有成体系的独立思想,乃至是让人难以忽视的巨大利益作支撑,否则所谓《海权论》终究也不过是拾人牙慧罢了。
只是慢慢翻页,众人的脸色越看越白。
直到看到某一页写道:
「海权即凭藉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
涵盖了海上军事力量和非军事力量,包括强大的舰队丶附属的基地丶港口等设施,以及以海外贸易为核心的海洋经济力量。
须知世界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弗朗机帝国的本土不过弹丸之地,但靠着在远洋航线上一个小岛一个小岛地建立海上长城,一跃成为当世面积最大的国家。
他们从海外的经济利益如下:
在新大陆有2000万平方公里土地,近乎三倍于大昭,土地肥沃平坦适宜耕种,遍布金矿银矿.
得到新大陆土着积累的黄金500万斤(约合8000万盎司),占全世界黄金流通量的80%
白银奴隶」
道理说的再怎麽天花乱坠,也很难直接打动人心,直击心灵。
但钱不一样!
它就是人心本身。
众人都是【儒士】,只看滚滚翰墨书香气凝而不散,隐隐交织成一片璀璨的珍宝丶土地,就知道书上的数据没错,作者不是欺世盗名之人。
全都心中哀叹:「此书出世,海禁难了!」
而等他们最后看到作者的名字时。
——东海国主靖海王,王澄!
「竟是此子?!」
本就精神憔悴的凤洲山人吐出一口鲜血,染红了纸页上的「泼天富贵」。
「义父!」
高仁连忙上前扶住他,表面关切,心中却道:
『这个爹也快了。』
同一时间,世德堂刊印的《海权论》已经在涵盖整个大昭丶六十四个藩属国的儒家文化圈内迅猛传播。
看到这本书的不只是龟山书社,还有各地官员丶商人丶三班职官丶采水人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掀起了滔天巨浪。
每个人身份不同,关注的内容都不一样,但一定能从书中找到答案。
顿时天下震动!
《水浒传》丶《金瓶梅》是奇书也好,名着也罢,终归只是用来消遣的小说而已。
《海权论》却是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十大巨着之一,它显然配的上这份影响力。
天人感应之下,九天道炁显化,代表水官的【天一生水金蟾炁】垂落王澄头顶。
法位融合速度一下子像是坐上了火箭。
本来王澄还以为必须得等到自己晋升五品才能一蹴而就。
没想到仅仅是在《海权论》刊发之后的第二天,【四海诛邪籙】和【金蟾镇宝籙】就在水衡都尉江充的巫蛊桐木人引导下彻底完成融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