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安王听到这话后,眉头便微微一皱,有些狐疑的审视着眼前的少年。
这些事情显然不是一个正在准备科举考试的少年应该考虑的问题,而李禕虽然久不在朝,但也有一些消息来源,知道张说与新晋宰相杜暹在边事策略上存在着一定的呼应互动。
如今其孙子主动拿边事向自己问询,难道是打算藉此试探自己的看法丶或者乾脆想要拉拢自己支持其建议?可是自己的意见又有什麽值得张说看重的?
他守丧数年,基本错开了张说大权独揽的时期,其本身与张说之间也没有什麽深厚的交情或是尖锐的矛盾,倒是与其门徒张九龄之间有些欣赏与互动,但又何至于刚刚除服便被拉拢。
李禕不肯轻易陷入朝中人事纠纷,所以对张岱的话避而不应。
不过张岱对此倒也并不失望,闻言后只是又欠身说道:「或是小子一时愚计丶杞人忧天,以此拙见进扰大王,实在失礼。」
开元十四年冬,吐蕃入袭河西,河西节度使王君率部反击丶大破吐蕃后部。这一场反击战的胜利,也意味着吐蕃与大唐之间长达数年高强度战斗的开始。
王君虽然首战告捷,但在之后却因轻敌疏于防备,次年被吐蕃攻陷瓜州,甚至就连其父都被吐蕃掳走。
接着其人又因对回纥有失镇抚之计,遭到回纥部众的围杀,致使大唐在陇右丶河西的军事布置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在这样的背景下,信安王李禕与萧嵩临危受命,各自前往朔方与河西收拾残局,先后经过长达一年多时间的奋战,才又重新稳定住陇右河西的局面,迫使吐蕃再次势弱请和。
如今年关将近,青海方面的唐蕃战事想必已经有了一个结果,但消息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传到朝中来。
张岱眼下主动讲论这一话题,或许会让李禕感觉有些突兀,可是等到明年消息传来的时候,其人或许又会是另一种心情,可能愿意跟颇具先见之明的张岱聊一聊其对边事的看法也说不定。
总之,且不说李禕心中是何感想,但是对少年的印象的确是比较深刻。
这时候也轮到他们入宫了,张岱因受惠妃所邀,得到别处宫室先去拜见惠妃,李禕一家则就直往圣驾所在而去,于是双方便在玄武门前话别。
「六郎来了!我安排你表弟在苑外等候迎接你,你见到他没有?」
当张岱来到武惠妃聚集招待亲属们的宫殿中时,武惠妃便眸光一亮,一边招手一边询问道。
「表弟?我从侧方苑门行入,没走正门啊,看来是错过了!」
张岱听到这话后也是一愣,他行道中直接召来一名宫婢引路,倒是没有特意绕行正门,一边入前见礼并又说道:「我自入堂来拜即可,何劳名王亲自于外相迎啊!我这便出与大王同归!」
武惠妃听完这话后便又摆手笑语道:「什麽名王!不过是户内还未成器的拙幼,还盼望着能从游你这少俊英才,让他也得浸染长进几分。由他在外候着吧,等不到人自然会回来了!你便留在这里,我再来给你介绍一些亲属!」
张岱入殿时也见到殿内除了武惠妃之外,另有或站或立的其他一些人,当中自然有武惠妃的兄长丶张岱日前去拜访但却话不投机的表舅武忠。
除了武忠之外,另有其他几名年龄各不相同的男女,此时也都饶有兴致的打量着张岱,看样子也应该是获武惠妃邀请入宫参宴的武氏亲属,只不过这些人张岱全都不怎麽认识。
「这是我家你的二表舅,你两想是已经见过。这两位是郐国公家,同样也是你的表舅丶小姨……」
武惠妃指着这些人向张岱进行介绍,张岱也都依次上前见礼,就算不认识这些人,总也得给他大姨一个面子。
「往常亲属分居各处,我在内宫中,也不便频频邀请你们来聚。如今正逢岁尾佳节将至,恰好我这甥儿今年入世得宠人间,所以邀来相见,你们看他风采可观否?」
在将众人都介绍一番后,武惠妃又指着张岱笑眯眯对众人说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