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上市(2 / 2)

不过也有改变,相比从前,他比以前更喜欢站在客户角度思考问题。

同时,也没以前卖菜那麽乾净利落,他现在很喜欢客户聊天。

一晚上,他也都是这麽做的,在聊完价格和订单后,他会问一下客户的需求和菜的用途。

分销丶零售丶配送丶自用丶菜店每一种渠道都有自己的经营思路和逻辑。

陈家志也由此来审视公司的经营方式。

对小菜农来说,搏一搏的性价比很高,对大菜场也是如此,博中一次就发财。

但从长远来说,这是不健康的。

前世今生的经验都告诉陈家志,在这一行,稳定才能长久。

只是由于他个人前几年在搏一搏上做得太突出,用单车变摩托都远不足以形容这种突出,最终导致公司风气整体很偏激进。

好在如今随着盘子扩大,由激进转向稳定的步伐在加快。

档口的繁忙从傍晚开始就没停下,走了一批,又来一批,仿佛一直有许多人在涌入批发市场。

陈家志原本想再去配送中心看看,但忙成这样也不好中途离场。

从夕阳西下,到深夜,再到黎明划破天边,这一晚的长跑才结束。

「归零~归零~」

李才不断按着计算器,一个个数字快速相加,得出了最后的结果。

「一共10.16万斤菜,50吨多点,和预计的差不多。」

档口里仍然停着货车,货车上摆放着泡沫箱,但这都是今天要卖的菜。

菜多,即使是中午也会有人留守卖菜,市场大了,什麽样的客户都有。

陈家志接过单子看了看,道:「走吧,先回去吃饭,早点休息,还有几天硬仗。」

李秀也没闲着,配送中心这一晚也很忙。

家志说她记性好,很擅长记一些细碎的事,她便留在分拣车间帮忙。

这是一项精细活,分拣数量丶订单丶配送划分都要求很精准。

数量又多,暂时又只能依赖人力,对体力和精力都是考验。

吃早饭时,李秀向陈家志说起了这一晚上的体验,明明很辛苦,但又很亢奋,看到那一个个订单就仿佛有用不完的劲。

陈家志笑道:「要不要去档口试试,档口卖菜给人的感觉更亢奋。」

李秀眉眼弯了弯,道:「好,晚上我就去档口卖菜。」

吃了早饭,陈家志又和李才到办公室协调今日的发货事宜。

陈正旭已经在准备看了。

相比档口的50吨货,配送中心消化掉的货也不少。

几个合作的蔬菜批发商采购了40吨,配送餐饮业又去掉了20馀吨,供港20吨。

这一晚总共卖掉了130吨,合计26万斤,带来27万多元的收入。

货量很多,但给众人一种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体验。

有了充分准备,即使集中上市,也没有形成积压,反而水到渠成完成了销售任务,就像春雨一样舒服。

统计完情况,陈家志说道:「都做得很不错,今天可以让菜场多收菜。

江心菜场丶合利菜场丶彭村基地地里还积压了很多货。」

陈正旭才和敖德良通完电话,道:「如果放开限制,我估计日产量立马就能提升到160吨以上,甚至200吨。」

日产200吨是预估最大产量。

陈家志道:「按今天情况来看,再加把劲,内地和港澳市场一天销售160吨并不是问题。

至于多的,我们还有出口做补充,出口一两天发一柜货也很轻松。』

顿了顿,陈家志又说:「只要国内市场有需要,出口可以随时让步。」

除了与批发商合作,靠谱鲜生也陆续在各地建立了配送中心或配送站。

凭藉免费赠送策略深入终端市场,这个过程虽然缓慢,管理困难,但也能真实增加销量和利润。

商讨了一阵,便把市场情况反馈给了菜场。

随后又是新一天的安排,菜场发货量大幅提升。

敖德良丶戚永锋丶易定干像是提前就算好了一样,精准狙击国庆行情。

当人们享受着国庆的三天假期时,蔬菜批发市场忙得火热。

从国庆开始到结束,陈家志和李秀都活跃在市场和配送中心。

休息成了奢侈品,汗水和呐喊声才是常态,收获也是喜人的。

增城合利菜场的投产并没有给销售造成丝毫阻碍,即使最高日产量达到200吨时,所有产能仍然消化得平静。

就像一块小石头扔进了湖泊里,只溅起了小小的水花。

也让陈家志看到了内需的潜力,于整个珠三角而言,叶菜市场还很大。

于全国而言,这个市场就更大了。

所以,当刘云帆汇报有东南亚客户想延长付款帐期时,陈家志平静的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