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左右为难的户部尚书(2 / 2)

复山河 新海月1 5450 字 1天前

两个开销大头降了下来,随着对新占领区的整合,财政收入还会大幅度提高。

以都护府现在的控制区,每年获得两千万两白银的财政收入,那是轻轻松松。

后续制造业发展起来,年财政收入还会持续增加。

未来五年内,财政收入突破三千万两,完全不是问题。」

李牧当即画起了大饼。

天下太平,那是不可能的。

大虞朝根子早就坏掉了,靠着最后一波忠臣强行推动改革,才给帝国续命了一波。

没能一鼓作气,解决内忧外患,实现王朝中兴,那就唯有继续向下滑落。

迭加小冰河时代天灾人祸,简直就是地狱副本。

国内的天灾不断,那麽移民行动,就不会停下来。

都护府在南洋地区攻略,已经严重影响了欧洲殖民帝国的利益,就算李牧愿意停手,也要看人家是否肯配合。

现在承诺的再好,敌军一旦打了过来,都护府还是得应战。

战火一旦点燃,那就花钱如流水。

都护府的对外贸易,倒是影响不大,架不住两广的关税要膝盖斩。

这麽多不利因素,全部赶在一起爆发,李牧都害怕说出来把下属们给吓着了。

至于财政赤字的问题,其实到了全面战争时期,这玩意儿不是最重要的。

只要粮草管够,武器弹药充足,战争就能持续打下去。

没钱大不了负债打。

从采矿冶炼,到武器生产一条龙,全部都是国营生产。

朝廷没钱的时候,只要保障大家有饭吃,生产就能继续。

商船连水手一起徵用,官员们的俸禄可以欠着,士兵的军饷可以折算土地。

现在财政赤字严重,那是运输的商船,都护府衙门要给钱。

采购的各项战略物资,也要以金银结算。

一应人员的工资,更是不能少。

「侯爷,英明!」

听到李牧说,要停止对外扩张,一众文官当即回应道。

同所有传统文人一样,在对外扩张的问题上,大家都非常谨慎。

开疆扩土的事情,偶尔来一次即可。

长期性对外扩张,那就超越了大家的心理承受极限。

安南都护府的军费支出,常年在财政收入之上,妥妥的穷兵黩武。

如此高比例的军费开销,如果不是两广财政支撑着,早就破产了无数次。

……

京师,文渊阁。

安南都护府在年底盘帐,大虞高层也在进行盘帐。

既要对过去一年的收支情况,进行盖棺定论,还要做出来年的政府开销预算。

这种决定帝国未来命运的大活,肯定不能让百官一起参与讨论,不然吵到明年这个时候,预算都做不出来。

除了内阁和六部尚书外,其他人都被排除在外。

「今年的税款,怎麽下降了这麽多?」

姜书翰皱着眉头询问道。

北方各省受洪涝影响,财政收入大幅度下降,他可以接受。

问题是未受灾的南方各省,财政收入也出现了下降。

从完成税制改革到现在,这还是第二年出现财政收入下降,南方各省更是第一次收入下降。

「首辅,财政收入大幅度下降,主要是天灾人祸导致的。

顺天府的情况,我们就不说了,大家都亲自感受过。

河南丶陕西两省,不光遭遇洪灾,还赶上了兵灾,朝廷免除了两地的税款。

其他北方省份,也或多或少遇到了灾情,朝廷免除了一半的赋税。

这些讯息,大家都是知道的,想来没什麽疑问。

南方各省的税收减少,情况就有些复杂了。

按照各地巡抚衙门的说法:

北方遭遇天灾,影响了商品流通,导致商业税收锐减。

因为南洋地区爆发战争缘故,影响了进出口贸易,进而导致关税减少。

田赋丶盐税和各类杂税收入减少,受安南都护府移民政策的影响,南方劳动力大幅度减少。」

户部尚书吕凌风略显无奈的回答。

这些解释,也就糊弄一下傻子。

北方遭遇天灾,物价急剧飙涨,南方各省商界都是受益者。

流通的物资是减少了,但架不住价格增加好几倍,大家的利润大幅度提升。

商业税收本该增加的,居然变成了减少。

南洋战争影响关税,同样是扯淡。

李牧出兵南洋,打击的对象是土着,战争基本上都在陆地上爆发。

根本没爆发过大规模海战,更没有影响航线的畅通。

从商船数量上,就可以判断,海外贸易依旧活跃。

田赋丶盐税和各类杂税收入的减少,理由更是离谱到了家。

安南都护府的移民重心,一直都放在北方,南方地区连移民点都很少有。

受乡土情节影响,除非是破产沦为流民,不然百姓根本不会选择移民海外。

真要统计人口,南方各省最近几年,人口绝对是持续增长的。

此前的战争导致南方士绅数量减少,在一定程度上,也减缓了社会矛盾。

人均土地资源增加,百姓的日子好过了,很自然的开启了繁衍模式。

因为白莲教叛乱,导致的人口减少,正在迅速恢复中。

「混帐!」

「如此离谱的理由,你们户部就没有核查麽?」

镇东侯忍不住一拍桌子质问道。

税收减少,可不是什麽好信号。

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勋贵系改革取得的政治成果,要不了多久就会毁于一旦。

景李二人当初能够出将入相,最大的依仗,就是改革取得了亮眼政绩。

作为政治资源继承者,他们天然要维护这份成果。

「侯爷息怒,户部已经派人去核查了。

只不过南方各省的局势复杂,一时半会儿怕是难以取得成果。」

吕凌风硬着头皮解释道。

此刻他的处境,非常尴尬。

作为户部尚书,他理应站在朝廷的立场,督促地方按照规定完成税款收缴。

可偏偏税收减少最多的区域,恰好是清流党的大本营。

一旦深究下去,板子大概率要打在自己人身上。

当党派的利益和朝廷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他这个站在中间的倒霉蛋,也被推到了风暴旋涡中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