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298:三十一路诸侯再聚首(2 / 2)

他详细阐述构想:「我的想法是,由联盟牵头,各家有条件的电影厂,利用自身在地方的土地丶人脉和品牌优势,至少在所在省会城市,改造或新建一家现代化多厅影院,作为旗舰店。

中影集团负责参股统筹,提供品牌背书和部分资金支持,协调与地方各级管理部门的关系。」

接着,他看向王盛:「王总的盛影传媒,作为文件鼓励的社会资本代表,将以现金入股的方式,参与到各家影院的建设和运营中,提供先进的管理经验丶技术支持和稳定的优质片源保障。」

最后,他提出联盟内部的合作模式:「各厂之间,如果有实力,可以交叉入股其他厂建设的影院,形成更紧密的利益捆绑。

如果资金暂时困难,也可以用自己厂未来的影片投资权丶收益权或者厂区土地的使用权等进行置换,或者直接采用联盟内部协商的换股模式。

总之一条原则,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资源出资源,把这条院线网先织起来!」

这时,王盛接过话头,他的声音清晰而富有说服力:「韩董已经把框架说得很清楚了。我补充几点具体的,尤其是关于如何解决我们过去深恶痛绝的『票房瞒报』问题。」

他顿了顿,抛出了一个在2000年堪称石破天惊的想法:「我们新建的这条院线,将全面采用计算机联网售票系统,与专资办直接挂钩。

每一张票的销售数据,实时上传到位于京城的数据中心。中影和联盟核心成员,可以随时监控到每一家影院的实时票房数据。」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

实时联网监控?

这技术能实现吗?

王盛似乎看出了大家的疑虑,解释道:「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我们盛影投资的一家网际网路公司,已经在开发类似的在线票务系统原型。初期我们可以采用专线网络,确保数据安全和稳定。

每个影院的售票终端与总部伺服器连接,卖出一张票,数据立刻更新。这不仅能从根本上杜绝手工台帐带来的瞒报空间,也能为我们提供最精准的市场决策依据。」

他继续描绘蓝图:「未来,我们甚至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发电话订票丶乃至基于网际网路的在线选座购票系统!让观众买票更方便,让我们的运营更高效,让票房数据透明到每一个参与者都能实时查看。」

这番话让在座的厂长们既感到兴奋,又有些将信将疑。

网际网路售票?

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

但王盛过往一次次用成功证明了他的前瞻性,由不得他们不认真考虑。

西影厂张坯民率先表态:「我看行!这法子要是真能搞成,看谁还敢偷老子的票房!我们西影在西安钟楼附近有块地,位置绝佳,改造成影院正合适!我第一个支持!」

长影厂厂长沉吟道:「技术方面,王总有多大的把握?这投入可不小。」

王盛回答:「李厂长,技术研发和前期投入,主要由盛影和中影来承担。各家影院需要配合的是硬体采购和网络铺设,这部分成本,我们可以纳入整体投资预算,根据入股比例分摊。而且,一旦系统成型,其带来的管理效率和反瞒报收益,将远远超过初期投入。」

金陵厂李国志推了推眼镜:「数据透明化,我举双手赞成。只是……这套系统推行下去,可能会触动一些地方发行公司和老旧影院的既得利益,阻力不会小。」

韩三坪冷哼一声,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改革就是要动奶酪!320号文件就是尚方宝剑!院线制是国家定下的大方向,谁敢阻挠,就是逆潮流而动!

中影和总局这边,会全力支持联盟的院线建设,对于那些冥顽不灵丶阻挠改革的,在片源供应丶政策扶持上,就要有所侧重了!」

他这话等于给了联盟一颗定心丸,也表明了上层推动改革的决心。

王盛补充道:「而且,我们这套联网系统,本身就是一个强大的管理工具。总部可以清晰看到各家影院的排片率丶上座率,对于运营效率低下丶可能存在问题的影院,可以及时介入,优化管理。这本身就是提升整体院线竞争力的手段。」

会议持续了整整一个下午。

各位厂长就入股比例丶投资金额丶选址标准丶技术方案细节丶利益分配机制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甚至不乏激烈的争论。

但在韩三坪的强势主导和王盛提供的清晰技术路径及资本支持下,大方向很快确定下来。

最终,一个以「中影-盛影」为核心,联合全国主要电影制片厂,以资产为纽带,以现代化多厅影院为节点,以计算机联网售票和数据实时监控为特色的新型跨省院线联盟的雏形,在这次北影厂的会议室里,初步勾勒成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