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应对(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订!)(2 / 2)

秘书立刻回应。

刚吩咐完没多大一会,办公室门被轻轻敲响。

他的另一位高级助理拿着一份文件走了进来,「爵士,这是今天刚送到函件。

一封来自证监处,是关于我们持有和黄股权合规性的例行问询函。

另一封.是匿名信,以『和黄小股东』名义发出,措辞强硬,直接援引《银行业条例》,质疑我们持有33.65%和黄股权超出持牌银行限制,要求我们明确披露处置方案和时间表。」

说着,助理将两份文件放在桌上。

沈弼放下酒杯,拿起文件。

第一份是证监处的正式问询函副本。

内容正是关于滙丰作为持牌银行,持有和记黄埔过高股权比例可能存在的合规性风险,要求滙丰限期做出说明和处置方案。

措辞官方且严厉。

第二份则是一封匿名信,以「和黄小股东」名义发出,质疑滙丰长期持有和黄股权拖累其发展,同样要求尽快给出处置时间表。

沈弼的眉头立刻皱了起来。

证监处的问询绝非小事,这代表官方已经开始关注并施压。

而那封匿名信,虽然来历不明,但时机掐得如此之准,与证监处的函件形成呼应,绝非巧合。

他感觉背后有一只手在推动,目的明确:逼滙丰尽快出售和黄股权。是谁?

李家成?

他应该更希望私下谈判,不会用这种容易搞僵关系的方式。

其他英资财团?

太古?还是.

沈弼看着手里的匿名信,眉头紧皱。

他直觉这件事背后一定有什麽人在大力推动。

不过,无论背后是谁,这封信都起到了效果。

它把一个潜在的问题,变成了一个必须立刻面对和解决的正式议题。

滙丰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从容不迫地等待最佳时机和最佳买家了。

「银行条例.持牌银行限制」沈弼重复着这几个关键词。

这确实是滙丰持有和黄股权的一个软肋,以前市场好丶监管宽松时没人计较,但现在被人正式提出来,就必须严肃对待。

否则一旦被证监处正式立案调查,甚至被媒体曝光,对滙丰的声誉将是沉重打击。

这时,助理出声打断了沈弼的思考,「爵士,证监处这边,我们如何回复?」

「让合规部和秘书处起草回函,措辞要严谨,表明滙丰一贯严格遵守《银行业条例》,正在积极研究优化资产结构的具体方案,会在规定时间内给予详细答覆。」

沈弼回过神来,对助理指示道,「用词要恭敬,但内容和时间可以稍微模糊,为我们多争取一些时间。」

「明白。」助理记下。

「另外,」沈弼想了想,补充道,「关于和黄股权处置的评估,让投资部门牵头,一周内,我要看到至少两套以上的方案对比,包括潜在买家分析丶报价预估和交易结构。」

既然证监处的官方问询函已经上门,他必须加快和黄股票的处理进程了。

「是,爵士。」

助理点头,快步离开。

沈弼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看着桌上的两份信函出神。

证监处的问询函和那封匿名信像两根针,扎破了他原本从容淡定的心态。

滙丰持有和黄33.65%的股权,这确实是个历史遗留问题,在银行业条例的灰色地带存在了多年。

以往市场繁荣丶监管宽松,没人会较真。

但现在被人正式捅出来,性质就完全不同了。

滙丰作为港岛金融体系的基石,声誉高于一切,绝不能卷入任何公开的合规丑闻。

必须尽快处置这批股权,而且要以一种公开丶合规丶甚至显得主动积极的方式进行。

时间窗口被大大压缩了。

他原本的计划是慢慢物色最合适的「白手套」,从容谈判,争取最优条件。

现在,他必须加快进程,甚至可能被迫在并非最理想的时机做出选择。

与此同时,长江实业华人行总部大厦。

从华润筹备会回来的李嘉诚,一改往常人前总是笑眯眯的摸样,脸色阴沉的走进办公室。

华润筹备会上陈秉文的出现,以及他与沈弼丶王匡相谈甚欢的样子,让他感到一丝不安。

这个年轻人扩张的势头太猛,而且似乎总能找到资源和支持。

他本能地觉得陈秉文的目标绝不仅仅是青州英坭。

虽然具体是什麽他还不知道,但必须提前防备。

「小莲,」他对秘书洪小莲说道,「让我们的人仔细查一查,陈秉文最近除了青州英坭,还有没有其他大动作。

资金流向,尤其是海外帐户的调动,想办法摸清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