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皇太极:大明皇帝还是讲信誉的(1 / 2)

第147章 皇太极:大明皇帝还是讲信誉的

想到这里。

朱由检开始仔细盘算起如何才能让后金暂时为自己所用。

说是让其为自己所用。

其实朱由检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让后金在这段时间里,不给京城方面施加太大的压力。

否则多面受敌的话,局势会变得相当被动。

而想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利用起后金对「互市」的渴望了。

朱由检在桌上纸张上写下大明丶世家丶后金,这三个势力。

目前的情况是这样的。

后金:极度渴望与大明互市,且其目前还不知道,自己实际上根本就没有与他们互市的打算。

但他们很快就能发现朝鲜的边境变得不一样了,这会让他们对自己这边的实力产生一定程度上的误判。

世家:目前同样还不知道自己与后金之间达成的互市盟约,且他们有极大概率会对后金进行物资上的援助。

比如说原本要十两银子才卖过去的物资,现在大幅降价出售。

大明:目前各地动乱,称帝者不知几何。

这样虽然看上去一副国之将倾的样子。

但却也能让后金在短时间内,根本摸不清楚大明如今的真实状况。

将这些东西写在纸上后,局面一时间就较为明了了。

自己完全可以用些手段,将世家们对后金的援助,让后金误以为是自己指使的。

虽说这种计谋终究无法长久,真相总有浮出水面的那一天。

但朱由检也没准备一直瞒下去。

争取点时间。

让他抽出空来把河北的事情先给解决掉一部分就够了。

想到这里,朱由检不再犹豫,对一旁的魏忠贤吩咐道:

「派队人马以最快的速度赶去朝鲜,去向毛文龙传朕的口谕,让他在朝鲜与后金交界之地立即举办一场检阅仪式,目的就是让后金知晓我大明国威。」

这样做。

可以让后金更看不明白大明真正的实力,也好从而让其当前局势产生更加错误的评判。

魏忠贤立马应声道:「奴婢现在就派些机灵的人手过去。」

在魏忠贤那边派遣完前往朝鲜的人马后。

朱由检继续对其说道:「朕还有件事,要你亲自出京前往后金去办一趟。」

魏忠贤神情一肃:「陛下放心吩咐便是,莫说是去后金了,就算前方是刀山火海,奴婢也不会有丝毫犹豫。」

朱由检点点头,将自己的安排细细说给了魏忠贤。

魏忠贤听着朱由检的吩咐。

先是眉头紧锁心生怀疑,接着屏气凝神细细思索,最后恍然大悟神情气爽。

魏忠贤听明白自己是要去干什麽了。

他去后金的主要任务,就是借着去商讨「互市」的名义把皇太极给忽悠住。

去了后金后。

依照陛下的吩咐,他会将当前大明各地动乱的情况先说给皇太极。

然后话锋一转。

告诉对方现在大明内部都这麽乱了,明面上的互市是肯定没办法举行了。

但是我们陛下向来言而有信!

你放心好了,我们陛下绝对不会做什麽背信弃义的事,我可以以大明国格发誓!

虽然明面上的互市两国之间没法再继续进行了。

可私下里我们陛下都已经安排好了。

你们不是一直和晋商在做生意吗?他会让晋商们对你们继续进行援助的。

反正咱们两国互市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互惠互利的贸易不是?

现在只不过将明面上的事放到了暗地里而已,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不过嘛。

你也看到了,由于大明如今各地动乱的原因,所以我们陛下对晋商的控制其实也没那麽强而有力。

因此在晋商们对你们后金提供支持时。

恐怕到时候会有不少「有心人」混入其中。

借着两国贸易的机会,跟大汗你说些有关我们陛下的坏话。

其本质目的,就是为了利用你们来对京城造成威胁,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大汗你若是到时候真听到了这些风言风语,可千万不要听信。

我们陛下的实力想必大汗也是已经亲眼目睹过了。

到时候万一你真轻信谗言派兵过来,然后出现了伤亡,那恐怕会伤了两国和气呐!

这种事是双方都不愿意看到的。

毕竟不管怎麽说,咱们两国之间也算得上是「兄弟之国」嘛!

听完陛下的安排吩咐,此时的魏忠贤那叫一个激动。

其实。

他内心一直有个非常纠结的坎。

那就是自从陛下登基后,自己没能为陛下做过什麽真正值得一提的事。

虽说陛下对此并不在意,还和自己这个阉人一起共同立了血誓。

但魏忠贤却总是不由自主的觉得自己算不上真正的嫡系。

毕竟自己不同于王承恩丶曹化淳这种潜邸旧臣,自己是半途加入的。

这样一来,自己相比之下就会有先天性的不足。

而现在有了这趟出使后金的差事后就不一样了。

陛下肯把这麽重要的一件事交给自己,那就说明陛下已经把自己当成真正嫡系了。

所以自己必须得把这件差事给办好!

想到这里。

魏忠贤不由觉得自己年少时不顾一切往上攀爬的那股心气,又陡然之间自心窝里涌向全身。

虽然自己已经年迈,但这一点都不重要。

六十多岁,正是奋斗的年纪。

当即。

魏忠贤深吸一口气后,重重跪倒在地:「陛下将国之大事托于奴婢,奴婢必然不会辜负陛下信任!」

「奴婢现在去收拾收拾,今日便动身前往后金!」

朱由检点了点头。

其实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这事应该由他亲自和皇太极约在一个地方见面,才能让欺骗的效果最大化。

但现在这情况他是一点也离不开京城。

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派魏忠贤去了。

魏忠贤足够阴险老辣,人生阅历也足够丰富,就算是深入后金国都也不会被轻易搞乱阵脚。

且其本人名气够大,在后金那边也有些不小的分量。

所以派魏忠贤去办这件事,是当下最为合适的选择了。

等到魏忠贤离去后,朱由检没有丝毫放松。

他转而继续思考起如何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更好的去处理河北这块硬骨头。

不出预料的话。

只需再过几天时间。

河北地区那些尚还残存着几分赤子之心的人,就会因为小洪子主动出击的事而渐渐崭露头角了。

而他要做的,便是继续等待。

当天。

在朱由检吩咐完后,魏忠贤便带上国书丶印玺,率领一队人马悄悄向后金方向行去。

也是在这个时候。

大明朝又跟着多出了好几个皇帝。

没办法。

河南三王称帝的消息传播的实在是太快了。

几乎是一天时间就传遍了小半个大明。

那些最开始没打算称帝的各地藩王,在听闻昨日之事后,也是彻底绷不住了。

既然你们都干了,那我也干吧。

反正法不责众,也责不过来了。

不过。

虽有不少藩王都跟着整了一场称帝的闹剧,但却并没有人真的去干什麽造反之事。

皇帝他们惹不起,世家他们不敢惹。

所谓称帝。

一部分藩王纯粹就是口嗨闹着玩丶小小过一把皇帝的瘾而已。

另一部人则是眼见亲戚都干了,那我不干岂不亏死了?这部分人是抱着这种心态才去称帝的。

当然。

还有极少数的几名藩王觉得此举对大明皇室太过不利。

他们既没有跟着胡闹,也没有不闻不问。

反而还暗中遣人给皇帝送去密信,坦言说知道如今的皇帝有难处,迫不得已之下才出此下策。

若是大明有什麽事情需要他们协同处理的话,他们会尽可能的去配合。

说实在的。

如果没有福王那个死了妈的杂种贸然称帝的话,他们是断然不会这样乾的。

因为他们对朱由检实在谈不上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