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让高山低头 叫河水让路(2 / 2)

在这等大势碾压之下,皇帝根本没有一点翻身的希望可言。

所以他们这一批人,也只得任由世家豪族放出的流言蜚语在百姓之中疯传。

虽然这些官员里有一部分人还怀有些许良知,对此等伤天害理之事看不下去。

但他们唯一能做的,也就是不助纣为虐了。

时势造英雄。

而如今山东境内的时势,已经彻底不在皇帝那边了。

有些人就是想帮皇帝一把,也没的一点办法出招。

至于那十五个受灾县的灾民们。

此时此刻就没有心思去思考这些了。

他们不知道河堤是怎麽毁的,他们只知道自己已经变成连人都算不上的灾民了!

这群人成群结队的聚集在一起。

有人面如死灰丶有人哭天撼地丶还有人指着上苍口中不断涌出污言秽语控诉着老天不公

其实若是仅仅河堤被毁的话。

他们还不至于惨到这种地步。

有之前那几个县的前车之鉴在,大多数百姓都提前做好了应对灾情的准备。

他们家中都存放有一些粮食和各种应急储备。

正常情况下。

大家只要相互帮扶一下,总是能撑的过去的。

毕竟溃堤只是良田被淹,并不是直接发洪水那般严重。

可屋漏偏逢连夜雨。

在决堤之后。

山贼丶流匪丶乱民,全都好似商量好了一般一股脑的全冒了出来。

将他们给结结实实的抢了一遍。

他们也不是没想过反抗。

但手无寸铁的平民,面对着拿钢刀丶骑快马丶着铠甲的敌人,又哪里会是对手?

而且最要命的是。

周遭的那些官府还不准许他们逃荒,勒令他们只得待在一块限定区域内活动。

说什麽这都是因为皇上来了山东,如此多的灾民四处流窜的话会影响到圣驾安危。

一众灾民对此自然不敢多说什麽,只是在内心祈祷着官府能给他们这批人一条生路。

与此同时。

孔胤植丶田宏丶张拙三人那边听完手下有关灾民的讲述后,也是稍稍松了一口气。

这次布局的如此圆满,任凭皇帝再有手腕也终究是无力回天了。

不过孔胤植并未因此懈怠,在手下汇报完情况后。

他又立马吩咐道:「以我孔丶田丶张三家的名义,给那批贱民发些赈灾粮。」

「不过一定要注意,不能让他们吃饱,让这些人在皇帝回来之前一直处于快要虚脱的状态即可。」

孔胤植非常清楚,皇帝煽动人心的手段极其了得。

到时候万一回来直接当着一众贱民的面,说这事都是他们三家乾的。

那毫无意外的,这些人绝对会跟着皇帝一起将屠刀对准他们。

这也是孔胤植为何给那些灾民发赈灾粮的原因。

先把善名给扬出去,到时候就是皇帝想再用这招那也无法轻易得逞。

而只要皇帝一被拖住,那等待其的便是死了。

再者说。

他们三家也不能真眼睁睁看着这些灾民一直挨饿。

万一这麽多人直接饿疯了,那到时候先倒霉的肯定是他们这些豪强。

所以让这些人一直处于一个半虚脱状态再好不过了。

这样他们既不会真正造反。

等到皇帝回来后,他们又有足够的动力去就缠住皇帝。

而皇帝手头是绝对不可能有足够多的粮食,来喂饱这麽多张嘴的。

事情做到这一步,已经可以说是万无一失了。

手下听完命令后应声离去。

孔胤植与田丶张二人对视一眼,这才真正松了口气。

接下来只要严密监控着皇帝那边的动向。

等皇帝一回来,就立即向灾民们透露出皇帝踪迹,让这批灾民去缠住圣驾便可以了。

也是直到这时三人才发现。

有些事真办起来后,似乎根本没有最开始想像的那般需要付出巨大代价。

就拿赈灾粮来说。

三人本以为要各自从家里出点血,结果没想到发给灾民的粮食还是从灾民手里面抢来的

就这样。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

十几个县的灾民在不断折腾中很快就心力俱疲了。

虽不至于饿死,但很多人也是被饿的眼冒绿光。

这个时候人群中又开始出现传言。

说现如今的这一切都是皇帝导致的,皇帝必须得来救他们。

饥饿的灾民们此时已经没有时间再去思考其他的了。

众人知道皇帝在朝鲜打了胜仗。

所以此时众人心中只剩一个想法,那就是等着皇帝来救他们。

不过也并非所有人都在这儿不停的折腾老百姓。

一部分理想还未完全泯灭的官员内心实在过意不去,便在合计之下悄悄跑到海边弄了艘小船前往朝鲜。

在这极少数的一批人看来。

皇帝能去陕西救灾,又能去异国征战。

这样的皇帝只要再给他一些时间,那大明就还是有希望的。

所以他们要将山东发生的事告诉给皇帝。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绕过山东换条路回京的话,一切都还有卷土重来的机会。

反正山东肯定是不能再回来了,这里的情况已经艰难到超出想像了。

数十万受灾民众。

十馀万嗷嗷待哺的饿殍,这根本不是短时间内能解决的。

山东境内风起云涌之时。

朱由检的朝鲜之行也是跟着来到了尾声。

边关地区已经派去了一批原本朝鲜国都内的战兵。

这些人,再加上东江镇内原有的那些士兵和官员将领,临时守住边关是没什麽问题了。

马上就要到冬季了,后金那边不可能发动大规模战争。

因此再又交代完一些事情后,朱由检及一众亲军随从便踏上了返程回京之路。

几乎是圣驾队伍刚刚出海。

就碰上了那批山东跑来报信的官员。

等这批人讲述完山东现如今的情况后,毛文龙便立即屏退其馀人,攥紧拳头对朱由检开口道:

「陛下,没想到那群人的手段竟然腌臢到了这种地步!竟能做出如何天怒人怨之事!」

毛文龙此时心中的愤怒已经无法能用言语形容。

直娘贼!

老子们和陛下一起在前线拼死拼活,就是为了让大明变得更好。

可你们这群畜生为了一己私利,竟然能干出决堤毁田,致使数十万人流离失所之事!

那可是十几个县丶数十万的无辜百姓!

不过愤怒仅仅是在毛文龙心中出现极短的时间就被强压下去了。

他非常清楚现在不是去纠结这些的时候。

事情已经发生了,那就必须要解决。

现在没有什麽比陛下能安全回京更重要的了。

他深吸一口气,一脸凝重的劝诫道:「陛下,山东之事已经超乎预料。」

「那里的世家豪族必然是想通过数十万灾民拖住您的脚步,然后再藉此对您不利。」

「我们大可不经由山东,选择从河北回京。」

「虽然河北地区民风比山东更加彪悍,到时可能会遇到乱兵阻挠。」

「但我等刚在朝鲜打完胜仗,士气正盛,只要我等一路快速奔向京城,乱兵寇匪绝对无法轻易拦住我们。」

「虽然在那里也可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麻烦,但总比目前山东的情况要好上太多。」

「微臣就是舍了这条老命,也必然会将您安全护送回京!」

听着毛文龙的话,朱由检心中没起什麽波澜。

回京的路上遇到意外是必然的,没出什麽岔子那才真不对劲。

山东,他是一定要去的。

不去的话,那几十万灾民就可能会被当地的世家豪族几经操作之下收为己用。

这对民心是一种巨大打击。

而且在朱由检看来,现如今的山东也没有众人想的那麽不可接近。

那里是出现了几十万灾民不假。

可对朱由检来说,这简直就是当地的世家送给他来解决他们的最好助力。

竟然有人想着通过煽动民心的方式来对付他?!

这多少有些让人思之发笑了。

既然那里出现了数十万食不果腹的灾民。

那他就带着这些人好好的去山东境内大抢一波,正好趁机清理掉当地大大小小的世家豪族。

既然那里出现了近二十县决堤的灾情。

那他这个大明朝的皇帝就带着大明朝的子民一起。

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

他会让所有人知道,什麽叫做帝国的皇帝永远和帝国的子民站在一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