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金陵之誓(2 / 2)

众人没有反应,心中却不知有多少人松了口气,暗道终于要走了,可转念心中又提起了气,今日好似颇有不妥啊。

临走前,李显穆想要做什麽?

「诸官生自年幼时所学,皆是四书五经,本阁虽也学四书五经,可却与诸位不同。

先父所教导最多的,乃是治国平天下之道,诸位可知治国平天下之道吗?」

啊?

几乎所有人都茫然着,而后面面相觑,虽然所有的儒生在入道时都怀着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可入了官场后,很快就会融入其中,汲汲于钻营之道,为的是升官发财,早就把这些东西抛之脑后了。

况且治国平天下太大丶太空,还真说不清楚。

见众人没说话,李显穆也不在意,自顾自道:「在有德之人,在有德之法丶在有德之制。

先父教导过我很多东西,如今我不再此一一表述,只说些我入江南以来所见。

本阁似乎不止一次的说过,江南对于大明的重要性,是以本阁发现江南之地竟然糜烂至此时,愤怒至极。」

李显穆竟然用了糜烂二字,这让众人为之一惊。

「抚台,糜烂二字是否太过了,虽有些许小疾,可却称不上糜烂二字吧。」

「是啊抚台,太过于危言耸听了,这可是大明龙兴之地,京城迁走方才昨日,如何也称不上糜烂二字啊。」

李显穆慨然道:「诸位只着眼当前,却不知地有不同,物有高低。」

说着他举起一只手,「若以刀剑在此手臂上划一道伤口,只需上好的金疮药即可恢复,甚至连疤痕也能去掉,恍若从不曾受过伤一般。

若此手臂断绝,虽然生活不利,可终究不会危及性命,自可安享晚年。

可若心脏上有微微一道伤痕,纵然扁鹊复生,也只能徒然兴叹,这便是同样之事,落在不同之处的区别。

大明又如何不是这般呢?」

李显穆自上走下来,环视众人沉声道:「大明其馀诸地,拖欠些钱粮都不打紧,国朝本也不依赖那些地方,大明其馀诸省,有了贪污受贿乃至于官员苛待,虽也该死可对于大明存亡,也不打紧。

江南却不同。

还请诸位都记住,江南不同,如果大明是一栋楼,江南就是楼的根基,上面修建的再煊赫华丽,若根基不稳,便要坍塌。

三省之地,占据大明六成百姓,泰半赋税,江南烂一点,大明就重重摇一片,若江南糜烂,大明就摇摇欲坠会亡国!

是以在这里为官,若还有些责任心,便要格外注意,外外不能将外省的那些官场习惯带来江南!」

道道朗声环绕于明堂之中,落在众人耳中,也不知有几人听进去了。

「诸位中有功名者众多,曾于奉天殿上由先帝和陛下亲自考校,乃是天子门生。

诸位混迹于官场,自以为通晓了许多道理,明白了钻营之道,便足以步步高升,可莫要忘记,这终究是大明的天下,上面有陛下,无论攀附了何等样的大人物,皆越不过陛下去。

天子门生的身份才是你们最值得珍惜的。」

有人不自觉低下了头,更多的人依旧沉默的望着李显穆,若他们能简简单单被几句话所感染,那就想的太简单了。

李显穆也不觉得自己有那麽强的能力,仅凭几句话就能让江南文武拜倒在自己麾下,说白了,若不是江南巡抚的身份,以及皇帝给予的大权,以他现在的身份,是绝对难以成事的。

可他心气依旧极足,环视众人朗声道:「先前之语乃本阁发自肺腑,希望诸位一听。

今日召诸位来,并不是为说这番话,而是要请诸位为本阁回京述告之事,做一个收尾。」

巡抚这种钦差外派,回京必然是要写报告的,有专门的公文格式,报告写的好不好,甚至关系着功劳绩效。

但这更让众人迷糊了,「此番抚台于江南造作大事,以抚台之文采,区区述告之事,岂非简易,又需要我等之人做何事呢?」

「诸位过谦了,本阁说了,是收尾,这件事非要诸位襄助不可。

本官要在江南同诸位面对着长江,一起发下誓言,誓保江南安宁,捍卫大明社稷。」

几乎瞬间殿中便喧嚣震天,几乎所有人都震惊的望向李显穆,万万没想到他打的竟然是这个主意。

让整个江南的文武官员一起发誓,他有病吧!

可他们又不敢说什麽反对的话。

李显穆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他记得父亲曾经和他说过,在另外一个世界,曾经有一群人,立下了拯救世界的大愿。

他们对着太阳宣誓,牺牲自我只为苍生,并践行了誓言,于是迎来了前所未来的盛世。

在李显穆的理解中,或许那是一群古代的墨家门徒,并且真的建成了墨家梦想中的天国。

父亲和他说过,以利相合者,利尽则散。

若是真的想要改变大明,就要建立一个墨家那样组织严密,并且怀有崇高理想的团体,而作为领袖,则一定要光明璀璨,才能让人信服跟随,所以要行正道,以公义而闻名于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