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口滋生 永不加赋(2 / 2)

就在他们的担忧中,沈叶缓缓的拿出了自己的第一份奏疏道:「儿臣这第一本奏疏,是关于丁税的。」

听到沈叶如此说,乾熙帝的脸色更加的阴冷,嘴角浮起一丝冷笑。

这个愚笨的儿子,被人当枪使还不自知!

三个奏疏,第一个就是摊丁入亩。

呵啊·——

乾熙帝并不作声,只是朝着沈叶的身上看着,他甚至都没有让人把沈叶的奏疏呈上来的意思。

「儿臣的奏疏为《盛世添丁,永不加赋!》」

「..·编审人丁数目,并未将加增之数尽行开獭。今海内承平已久,户口日繁。若按现有人丁加征钱粮,实有不妥。人丁虽增,地亩并未加广.——」」

随着沈叶清越的声音在太和殿中回荡,偌大的太和殿变得落针可闻。

乾熙帝在沈叶启奏的时候,还带着一种审视的态度注视着沈叶,准备给他的奏疏找毛病。

可是,听着这盛世添丁,永不加赋八个字,他不由自主地坐直了身体。

对于丁银的数量,乾熙帝心中无比的清楚,从他登基到现在,丁银也不过增长了二十多万两。

可以说,增长之缓,增幅之微,令他既痛心又愤怒。

乾熙帝心如明镜,造成这样的情形,固然有不断打仗的原因,最主要的还是有人在这方面上下其手,从中渔利。

只不过,他心里虽然洞若观火,但终究法不责众,却也束手无策。

他虽然是九五至尊,但是面对盘根错节的利益网,他也无计可施。

甚至还出现了丁税不增加,但是一些普通百姓的负担却成倍增加的情况。

而现在,太子这个提出的奏疏,不但惠泽民生,施恩天下,还巧妙地缓解了现在的一些矛盾。

让那些被肆意增加丁银的普通百姓,日子能好过一点。

毕竟,丁银数固定了,百姓不必再忧心逐年加征之苦。

更要紧的是,此政一出,太子的贤名必将如日中天,更上一层。

无论是士绅还是百姓,谁不说储君仁德?

毕竟,不管从什麽方面而言,这都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善政。

乾熙帝眉峰微,神情更加凝重,此时的他,感到眼前的太子,远比想像中更难应付。

这道奏疏,他不得不准。若驳回,天下人将谓君王不仁。

更棘手的是,有此善政在前,即便太子后续奏议有失,亦不便严惩一一人非圣贤,敦能无过?

若因小过而苛责仁厚的储君,只怕...

太子日壮啊!

乾熙帝暗自胃叹,其他大臣也是心思各异。

拿于成龙来说,他这次是顶着压力来的,但是听到太子的奏疏,他觉得自己这一次,真的是不虚此行。

太子这个奏疏,字字句句,都说出了他的心里话。

至于皇四子允祯,心里五味杂陈,既钦佩又帐惘:莫非自己当真不及兄长?

方才还在为告状得逞而窃喜的八皇子允祀,此刻也是后悔不迭,这等名利双收的良机,咋就被太子抢了先机?如果是他提出来,不仅「贤王」美誉更甚,更能..:

既生瑜,何生亮!

就在允祀暗自可惜的时候,沈叶的奏疏已经说完了。

乾熙帝在稍微沉吟之后,并没有立即表态,而是朝着下方的众臣道:「诸位臣工,对于太子的奏请,大家意下如何?」

乾熙帝的话音刚落,就有人道:「陛下,臣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