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辞赋科结束!(1 / 2)

寒霜千年 一片雪饼 4054 字 1天前

第143章 辞赋科结束!

同一时间,三个考场,共同进行着科举的辞赋科考试,

贡院的主考场。

还有大小宋与小小宋的分考场。

如此级别的科考,肯定会紧张。

而宋策在去年就已经发挥失常了一次,因此这一次,哪怕心情同样是激动且志忘的,但他的状态,并未受到任何影响。

况且,辞赋本就是自己擅长,

在学士将题目给朗读,他同步的记于纸上后,他更加自信了。

今年的会试辞赋科,纯写景?

那更是自己擅长中的擅长啊。

去年,他就是纯靠辞赋一科拿下的举人。

不过遭受了如此『大劫」的宋策,对于官场和政治,见解更深,很快就看出了这次科考里的私货。

虽说题目是赤水,看似有意偏祖从朔风归来的宋时安,但脑子清醒的都知道,他最擅长的是说理,《劝学》便是堪比圣人书的深邃之作,此次以水为题,真正便宜的人—

是孙谦。

斗争,藏在了考试之中。

老学究们,希望孙谦拿下状元,哪怕什麽都代表不了,也至少想让这位新生的文坛领袖,是一个崇文的,高贵的,有道德,合群的。

但宋策丝毫不担心。

是兄长的话,肯定没问题。

「岁去冬深,伪齐举十万众围朔风,损折沉舟,终溃北遁。赤水汤汤,源出乌蒙,溉凉州之沃野,润兆庶之生民,今为天堑,屏虞疆而御外寇。请以河作赋文,以彰圣朝山川之盛。不限赤水,

但凡大虞境内河川均可。」

听到这个题目,宋时安笑了。

逼样的小孙搞定制冠军是吧?

而且,还看起来像是在偏祖我。

就会这种盘外招了。

无所谓,我不写赤水不就得了吗?

大虞河流支流,上千条,能写的太多了。

只需要在自己的文本库里,择取一篇背得熟的就行。

老实说,宋时安还真的没有储备太多纯写景的文章。

但换个说法,能够让他特意记下的,那必定是千古名篇。

是这大虞的纬度,都无法承载的雄文。

并且相当好的是,大虞河太多,都不必改名。

司州为天下之中。

除了盛安这样一座新城外,还有一座如今为区区一郡治所的老城池,洛城。

其它朝代,短暂的做过几代的都。

也算是有些战略地位。

洛城所依赖的河,便是洛河。

其实也不算碰巧,这个架空的朝代,和真正的历史,地理区别不算太大,司州大概就是河南,

地名相似之处太多,只不过这个洛城,失去了帝国之中的核心地位罢了。

那就,开始动笔吧。

虽然因为地点,年代,典故跟大虞有很多不能重合之处,因此要在不改变韵味的前提下,小作删改了。

但那些文采精髓的描述,大可摘用。

稿纸之上,提笔一挥,开始请神!

孙谦在听到题目的那一刻,表情突然凝了下。

纯写山河的辞赋科考试,好多年没有过了。

以往的,基本上都是重说理可现在,一点理都说不了。

难道是父亲发力了?

不,倘若如此,他不可能不跟自己说。

就是那些大学士们,明着跟皇帝来,要推出自己了。

真是无聊的一帮人。

我需要你们来帮吗?

孙谦不以为意。

但既然是在自己的舒适区,更应当全力发挥。

提笔五个字,《大虞山河赋》。

夫大河者,肇昆仑之玄圃,泻星宿之瑶津。劈祁连兮开巨壑,贯秦陇兮下龙门。九曲纤以孕灵脉,万壑奔而伏玄鳞。浪拍雄关,曾碎姬望之马;涛沉齐剑·—

能够考到举人的,那都是读书人里的者,这个时代的文章,辞赋就是主要的形式,每个人的水准,都有一个不低的下限,而这个题目一出来,绝大多数人都可以说,很满意。

是真的,非常简单。

相比起去年那个乡试的考题书而言,没有任何难度。

立意是有一个普遍共识下的范畴,不像是『书」,边界广无垠,越深刻越好。

转爱国当然是可以,民族情怀,就是自古以来读书人的主旋律。

但正如同主旋律的作文很难写得满分一样,做学问,捷径反倒是最不好走的。

国子监的一众大学土,都是这麽认为的,

把书读得很好的他们,觉得评判标准,只有一个一「今年,肯定会出不少优美的文章。」辞赋科的主考官孙康,相当期待的说道。

「很少有这麽硬的题目了。」其馀人也附和道,「写文能力强的士子,肯定要竭尽全力的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