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再去北美(1 / 2)

第407章 再去北美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对于普通观众来说,看到环太平洋票房预售3.6亿,只是会惊叹于江一锋的牛逼。

但对于张一某来说,他看到了猫眼这个购票平台的威力!

通过针对性的票价补贴,刺激电影票房的爆发。

电影票房的大爆发,又可以反过来吸引更多的观众,从而让票房持续增长,由此形成良性循环。

尤其是这次环太平洋预售之后,猫眼app新增了几百万注册用户,已经成为了国内第一的电影在线购票平台。

就连美团都因此多了很大的流量,新增了不少有价值的客户,王鑫嘴巴都笑歪了。

所以张一某和他背后的乐视团队,也想要学习环太平洋,让长城这部电影跟猫眼平台合作,搞一些票补活动。

商业上就是这样,有竞争也会有合作,一切都是为了利益。

不过张一某也担心江一锋会不同意。

毕竟长城是8月3号上映,而魔女是8月8号上映。

两部电影仅错开了几天而已,算是撞档期了。

所以江一锋在首映礼结束后邀请张一某玩微博时,他才顺势答应,并主动在江一锋微博下发表了评论。

别看网上骂张一某的人很多,但国师在国内的知名度和国民度,那也不是吹的。

提到华国导演,很多人就会下意识的想到他。

所以他在江一锋微博底下发「人言否」,立即就引起了大量网友的围观。

有个叫「西北第一沙口」的网友,回复了张一某的言论。

「请问张导,是环太平洋预售票房3.6亿让您羡慕,还是江总拥有刘存这样的天才演员让您更羡慕?」

这话精准击中了张一某今年最热门的梗,网友们纷纷点赞。

还有的网友看热闹不嫌事大,在评论底下疯狂@刘存的微博大号和小号,并做出自己的判断。

「我猜张导应该更喜欢@刘存,毕竟票房什麽的,他强求不来。」

「你这话说得,@刘存张导就可以强求吗?我觉得张一某更羡慕票房,这可是白花花的银子!」

「懂不懂张望存的含金量啊!我选@刘存!」

网友们各种调侃,没想到张一某还认真回复了「西北第一沙口」。

「如果是商业片,我会羡慕江一锋导演的超高票房;

如果是文艺片,我更羡慕他能签下刘情存这样的天才演员。

当然,我们也可以总结一下结论——我真的很羡慕江导。」

张一某本身不太擅长玩网际网路,但不得不说,他真是有一些网感在的。

一本正经的回答网友的调侃,反而形成了反差的喜剧效果。

江一锋看了都觉得有意思,拉张一某来玩微博是正确的,对于双方电影宣传都有益。

至于长城想跟猫眼合作,江一锋没什麽意见。

猫眼现在处在高速发展期,需要持续的好电影来增加获客量,不可能只跟锋行传媒一家公司合作的。

只要长城剧组愿意拿出资金来搞票补,猫眼也可以配合。

3.6亿的预售票房成绩出来后,进一步的刺激了环太平洋的火热。

毕竟人都是有从众心理的。

7月4号,环太平洋正式公映,首日票房就达到了3.03亿!

这个成绩将华国电影市场首日和单日票房纪录提高了整整一倍!

这个成绩令人侧目,但有些人已经觉得不意外了。

比如王撕葱,他就发微博说道:「环太平洋是江导的第一部特效大片,虽然猫眼平台有补贴活动,但电影的整体票价依旧比他之前的《大囧》等电影要高。

更火爆的市场,更高的电影票价,搭配江导一如既往的高水平创作,环太平洋首日票房突破3亿是很正常的事情。

有些人看到一天3个亿的票房,就在那里嗷嗷叫的惊叹,真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确实如王撕葱所言,江一锋的电影一直成功,大家对于环太平洋首日票房破3亿的成绩,接受度很高。

根本没有人质疑这数据注水。

这就是最吊诡的地方。

其实严格来说,环太平洋这个票房数据是有注水的。

因为IMAX电影票的特惠补贴,让环太平洋的IMAX场次上座率畸高,几乎可以说是快满座了。

实际上观众只花了40块钱,但在票房计算上,是按照120到150元计入的。

这部分资金窟窿是猫眼丶锋行传媒丶IMAX华国以及院线多方补贴的。

这就相当于一天时间,就让环太平洋多了两三千万的票房。

所以说票补这东西,某种程度上也算是扰乱市场的行为。

但是这次却没人质疑江一锋和环太平洋。

一方面是猫眼打出的「视效特惠」概念,提高了营销的格局,不仅让观众享受到实惠,还实打实的促进了消费,多次受到官媒表扬;

另一方面是环太平洋自己质量够硬。

这部电影票房基数高,两三千万影响不大。

而且电影拍得太好了。

尤其是看了IMAX场次的观众,对于环太平洋那是非常满意,很多人都表示要多看几次。

在华国,还从来没有一部电影,有如此多的IMAX观众。

150块的IMAX票大家都要犹豫一下,但40块钱的IMAX票就真香了。

而且对很多人来说,买到IMAX就相当于占了110块的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