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电影拍出来了,你觉得满意吗?
在剧本改编的过程中,你有没有遇到什麽困难?「
刘慈心拿过话筒说道:「其实一开始我跟王倦老师写的剧本,不是现在这样的。
——
我们当时想的是要融合现有的环太平洋设定。
很多观众应该知道,在环太平洋小说和网剧的设定里,赢鱼是没有电影里这麽强大的,司藤跟江宁最早也是不认识的。
很多东西需要修改和融合。
我们大约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把电影剧本写好了,我还觉着挺满意的。
结果临到电影开拍,江导看完剧本后,直接说不行。
他说我们的剧本太小家子气了,不够宏大也不够悲壮,拍不出物种竞争的残酷。
江导当天就改了剧本,他把赢鱼的设定拔高了好几个档次,强化赢鱼的能力后,把人类群体至于生死存亡的境地,电影的格局一下子就变大了。
而且他还找了崔铁军老师请教专业知识。
崔老师今天也在现场,他是我国电磁学领域的院士。「
说到这里,刘慈心停顿了一下,崔铁军也站了起来,跟大家打了个招呼。
大家看到院士大佬,也报以热烈的掌声。
等掌声平息,刘慈心才继续说道:「江导请了崔老师作为电影的科技顾问。
那天他把我和崔老师都叫到了怪兽摄影棚。
我印象很深刻,我想崔老师肯定也记得。
崔老师是第一次来剧组参观,他只是根据现有的电磁理论提出了一个节点假设。
江导立即就灵感进发,当场想出了「困龙锁」的方案。
我当时震惊极了,真的!
在我的印象里,电影导演应该是比较人文的,喜欢咬文嚼字或者探讨生活的苦难。
但像江导这麽博学,能够跟院士大佬交流专业知识的,我是第一次见!
关键是他不仅理工科知识扎实,而且艺术想像力太丰富了。
困龙锁这种方案,我真的一辈子都想不出来!
说句让大家见笑的话,我刚刚看到困龙锁的电影画面时,没有忍住,直接就哭了出来!
我写了这麽久的科幻小说,痴迷科幻这麽多年,终于能见到华国科幻电影崛起。
一个华国导演拍出了最好的科幻电影,我真的非常开心,也由衷的自豪!
感谢江导!」
《三体》是2015年拿到雨果奖之后才爆火的。
刘慈心现在属于是小有名气,还没有到爆火的程度。
他这番话也是真心实意。
而且刘慈心说完后,崔铁军还主动站了起来。
他要了个话筒说道:「刘慈心的话我特别认同。
江一锋导演的理工知识非常渊博,说实话他做个理工科教授完全是够格的。
我们之间的聊天,属于是互相学习一起进步,尤其是在计算机和人工智慧领域,江导研究很深。
他提出的一些研究办法和实验工具,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这一点我必须要向他表示感谢。
至于今天的电影,我看完后非常激动,但并不意外。
以江导的能力,拍出伟大的电影是应该的。「
江一锋在人工智慧领域,有陈嘟灵这位科研助手的知识传输。
陈嘟灵掌握的知识,江一锋也能定期同步。
再加上他有着未来的见识,知道大概的发展方向。
所以他跟崔铁军聊天时,还真是互相学习。
因为人工智慧在电磁超材料的研究和实验工作上,也是很好的辅助工具。
如果是刘慈心一个人吹江一锋,大家可能将信将疑,觉得是拍马屁。
但现在崔铁军院士也站出来吹捧,并给出了江一锋可以做教授的评价,这就让人不得不信了。
听到这两位在吹自己心爱的男人,李云潇心里乐开了花。
她脸上露出了最灿烂的笑容,小虎牙都露了出来,气质一下从端庄变得可爱了起来。
等崔铁军坐下后,李云潇又对刘慈心问道:「适者生存这本书是你写的,屏蔽太平洋的方案不是你提出来的吗?「
这话看似在反驳刘慈心的吹捧,其实是让他把细节给吹出来。
果然,刘慈心说道:「首先我写的是同人文,是在江导创作的环太平洋网剧的基础上写出来的。
其次,我在书里写的电磁屏蔽,只是一种信号干扰器,并不是要环绕整个太平洋搞一个屏蔽磁场。
环太平洋的屏蔽磁场计划,以及困龙锁的具体方案,都是江导提出来的。
能提出这些方案就很不可思议了,但江导还能把文字的描述具象化成影像,
把困龙锁给完美的拍摄出来,这才是真正厉害的大导演。
在我心里,环太平洋已经是最好的科幻电影了。
能超越环太平洋第一部的,或许只有环太平洋第二部。「
江一锋也没有想到,刘慈心会如此给面子,疯狂的拍马屁,崔铁军还在一旁助攻。
不得不说,这马屁拍得很舒服,让江一锋装了一波大的。
毕竟人生在世,装逼二字。
不装逼的人生是没有乐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