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巨木破门,泼天大案(求月票)
等贾母的软轿,以及身后那些家丁家将走了之后,这些好事之徒也远远跟在后面,朝东城的孙家而去。
没多大工夫,孙绍祖欺辱荣国府,荣国府老太太带人去孙家的事情,便在整个四九城传得沸沸扬扬。
有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自然也有热心市民,跑到五城兵马司报官的。
当消息传到五城兵马司之时,似乎孙绍祖人缘还挺好,立马便有很多人叫着,说要带人过去给孙绍祖帮忙。
咱们五城兵马司,在大佬遍地走的京城里,虽说咱们谁都惹不起,可也不能让荣国府,把咱们五城兵马司的人,给欺负的太惨了不是。
这些人成群结夥正要出门,不料却被指挥使裘良给拦住了。
这裘良虽说与孙绍祖份属同僚,看起来似乎应该帮着孙绍祖才是,但他除了五城兵马司六品指挥使之外,还有另外一层身份。
他也是勋贵,大乾开国之时,四王八公十二侯之一的景田侯裘家。
二十年前,胡玄机秉政之后,大肆打压勋贵,裘家也被夺了爵位。
眼下裘良身上,便只剩下一个五品骑都尉的小爵,以及世袭六品指挥使这麽一个小官了。
四年前,在剿灭王子腾逆党之时,因为李崇担心走漏风声,只是用了有限的几个勋贵,故而裘良没赶上这波大运,到现在还只是个五品骑都尉,兼世袭六品指挥使。
虽说裘良运气不济,没赶上那一波,也没捞到什麽功劳。
但亲不亲,阶级分。
在同僚和勋贵之间,他毫不犹豫的便选择了勋贵,只因他也是勋贵。
更何况今儿出头的,那可是荣国府的史老太君,堂堂国公夫人,朝廷一品浩命,是他们勋贵之中的头面人物。
就算他不帮着荣国府,也不帮着贾家,单单只看着史老太君的面子,他也得为其帮帮场子。
见裘良出面阻拦,五城兵马司的同僚们,有人便微微一笑,顺势坐了下来,接着喝茶。
反正他们刚才要跟着大家伙同去,也是秉着随大流的心思,既然裘良都出面阻拦了,
他们正好顺坡下驴,谁也不得罪,岂不美哉。
而剩下的七八个人,应该与孙绍祖关系不错,但他们同样也不想得罪裘良。
聪明人还是有的,这不,便有人过来笑着说道。
「裘指挥,我们之所以要带人前去,并不是为了和孙指挥的私谊,而是有人报官了,
咱们五城兵马司,负责京城治安,职责所在,不得不去啊!」
这话说的真漂亮,要是一般人,说不得还真会被这番话给唬住,不得不带人去帮孙绍祖。
但裘良精得跟猴儿似的,哪能被如此轻易的唬住?
他笑问道:「荣国府的人,在街面上打人了吗?」
「回裘指挥,没有,荣国府的人,卸了孙家大门,直接冲进去打的。」
裘良哈哈笑道:「那就不关咱们的事儿了,咱们五城兵马司,只负责街面上的治安,
至于私宅之内,咱们管不着,这事儿,孙指挥他得去找顺天府才行。」
裘良这话,合乎国法,又合情合理,在场众人纷纷点头。
对,就是这麽个道理。
贾家和孙家闹起来,关他们五城兵马司什麽事?
这种事躲还躲不及呢,谁会傻乎乎的往上凑?
既然不在五城兵马司的管辖范围之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继续坐着喝茶吧!
那些与孙绍祖关系不错的同僚们,也被裘良这话给得无话可说。
虽说他们心里想去帮帮孙绍祖,可大家伙都表态不去,他们也不敢犯了众怒,只能也跟着坐下来,与大家一同喝茶聊天。
至于孙绍祖,对不住了,只能让他自求多福了。
有人来五城兵马司报官,自然也有人去顺天府报案。
顺天府尹沈应元接到消息,整个人都麻了。
四年前,因为家奴侵吞薛家产业的案子,他被皇帝狼狠的训斥了一顿。
这才过了几年安生日子啊!
没想到三天前,他手下的通判傅试又犯了事,现在人还被关在大理寺监牢,眼看着是活不成了。
至于砍头或者是腰斩弃市,只不过是早晚的事情罢了。
这几天他一直在忧心,生怕傅试的事情,会牵扯到他沈应元。
毕竟傅试做过的很多事情,他多多少少也跟着拿了些好处。
不管是四年前薛家的案子,还是三天前傅试的案子,都与荣国府有些关联。
怎麽今儿,又是荣国府的事情,而且还是荣国府的史老太君亲自出马了。
这种勋贵之间的内斗,躲还来躲不过来呢,他沈应元怎麽会那麽傻,上赶着去管这事?
但有人来报案了,不管又不行,不管便是渎职。
到时候那些遭了瘟的御史言官,上摺子弹劾他,又是一场祸事。
唉,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这官当的是真难啊!
沈应元摇了摇头,只觉得流年不利,他这个顺天府尹,只怕是当到头了。
他紧忙叫过来一个六品推官葛宗德,叫他带着人去孙家看看。
能在天子脚下当官,还能不出事的官吏,一个个都是人精。
葛宗德面露难色,道:「大人,不是下官推,这种事实在是没法管啊!要不您还是进宫一趟,将此事禀告陛下,由陛下圣裁吧!」
沈应元倒也没有生气,而是耐心解释道。
「进宫自然是要进宫的,但现在到底是个什麽情况,本官一点都不知道,陛下若是问起来,你让本官如何奏对?
本官让你前去,并不是让你去阻拦那位史老太君,而是让你去看着,别让他们把事情闹得太大了就成。」
「大人的意思是,只要不出人命,咱们就不管?」
沈应元看了眼葛宗德,笑道:「放心,出不了人命,那位史老太君,没你想得那麽傻。」
葛宗德听了这话,这才放下心来,也不再推,而是带了二三十名衙役兵卒,连根草棍儿都没带,就这麽赤手空拳的,去了东城的孙家。
再说贾母乘坐软轿,路上走了小半个时辰,才来至孙家大门前。
鸳鸯掀开轿帘,贾母抬头望去,只见孙家大门甚小,其正门的规格,还不如荣国府的角门阔气呢!
门上匾额也没挂什麽府,什麽第,只是草草写了两个字一一孙宅。
看到这里,贾母都被气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