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解语花鸳鸯,贾迎春寻死
遍数荣国府上上下下,不管是主子,还是下人,要说谁最了解贾母的心意,谁说话最能挠到贾母的痒痒肉,鸳鸯排第二,没人敢排第一。
就连贾母的大宝贝,心肝肉贾宝玉也不行。
这一日,贾母在鸳鸯的劝慰之下,好不容易才用了点膳食,午后又歇了一觉,气色和精神头,比起前两日,总算是好了一些。
鸳鸯见状,自然是再接再厉,绝口不敢提贾赦一个字,净抹些贾母爱听的话来说。
「老太太平日里不是总说,宝玉最像国公爷了,其形容身段,言谈举动,就同当日国公爷是一个稿子,奴婢看来,宝玉不仅长得像国公爷,本事和运道也像,
国公爷当年为大乾立下了汗马功劳,又多袭了一代国公爵位,宝玉此一去绍兴,也必是能立下军功的,到时候宝玉得胜还朝,光耀门,别看老太太您现在难过得不行,到时候估计该笑得合不拢嘴了。」
见鸳鸯提起宝玉,贾母的脸上终于有了点笑模样,
至于什麽军功不军功的,贾母倒是不敢想。
她的宝玉也不是那块料,她只盼着宝玉平平安安的,能全须全尾的回来便好。
鸳鸯见贾母脸上有了点笑意,嘴角含笑继续说道。
「那日陛下来咱们家,和三位姑娘说了好多话,奴婢大胆揣测,陛下必定是看上咱们家三位姑娘了,尤其是三姑娘,陛下还让她去宫里读书,还答应了要将宫里的藏书送给她呢!
啊,了不得,眼看着咱们家便要出四位娘娘了,若是算上林姑娘,那便是五位娘娘,
乖乖,了不得,即便是国公爷在世那会,咱们荣国府也没这麽煊赫过,老太太,您的好日子,您的福报还在后头呢!」
听鸳鸯说起这事,贾母脸上的笑意更浓了几分。
皇帝那日对她的宝玉,丝毫不假辞色,甚至是有些厌恶,可是看到她的三个孙女,态度却极为和善,语气也温和了许多。
贾母八十多岁的人了,什麽事情没见过,这猫儿哪有不偷腥的,即便是皇帝也不例外。
当日皇帝看见三春之时,那眼神是瞒不过她的,鸳鸯说的不错,皇帝确实是看上她那三个孙女了。
三姑娘探春还好,十四岁,将笋之年,不管是像大姑娘元春一样,先送进宫去当女官,还是直接给封个昭仪婕妤什麽的,都好说,也都在情理之中。
四姑娘惜春今年才十一岁,现在说这个还为时尚早。
不过,皇帝若是想让惜春早点进宫,也不是不行,她那外孙女黛玉,不就是十岁便进宫去陪伴皇帝了吗?
至于二姑娘迎春...:
一想到迎春,想到迎春的那门亲事,贾母的眉头便皱成一团。
大同孙家,她打心眼里便瞧不上这户人家,国公爷还在世的时候,孙家的当家人和主母,恨不能直接住在贾家,赶都赶不走。
等国公爷了以后,孙家便来得不那麽勤快了。
后来胡玄机秉政,将贾家的爵位一降再降,那孙家便乾脆再也不登门了。
这几年,多年都不曾来过的孙家,突然又变得殷勤了,闲没事便往贾家跑。
孙家是为了什麽,贾母人老成精,她怎麽可能看不明白?
不就是看她家大姑娘元春,和皇帝关系匪浅,将来必定是要封妃的。
眼看着贾家又要起势,擅长趋炎附势的孙家,闻着味儿便来了。
还有那个孙绍祖,什麽腌泼才,就凭他,也能配得上她的孙女?
你去四九城打听打听,一个傅秋芳,一个孙绍祖,这一对男女,都快活成笑话了。
傅秋芳,年过二十三,还未婚配,她哥哥傅试觉得妹妹生得十分好颜色,定要给她找个侯门贵公子才行。
就连庶出的候门公子,这一对兄妹都看不上。
还有这孙绍祖,三十多的人了,还不娶妻,定要找个高门贵女才行。
他也不撒泡尿照照,就凭他那个德行,哪个高门贵女会看上他?
也不知道她那个逆子贾救,被孙绍祖灌了什麽迷魂汤,竟然将迎春许配给了他?
这件婚事,贾母打心底里便不同意。
但自古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之言,人家老子做主的婚事,她这个当祖母的,也不好多说什麽。
想至此处,贾母叹了口气,道。
「休要乱说,二姑娘是许了人家的,当心这话传出去,坏了二姑娘的名声。」
可鸳鸯听了这话,却嘻嘻笑道。
「老太太,依我看,咱们乾脆和孙家把亲事退了,您是不知道,那个孙绍祖的名声,
简直烂透了,别看他三十多了还不娶妻,但他府里的女人可真不少,听说,听说.....,
说至此处,鸳鸯俏脸一红,低声说道。
「听说他不仅将府里的姬妾个个淫遍,就连丫鬟老妈子都不放过,奴婢还听说,他在家里盘了一座大炕,兴头要是起来了,不管是谁,但凡是个母的,便拉着好多人一起......」
鸳鸯话音未落,贾母便瞪了一眼,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