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割舍师生情,薛宝钗进京(1 / 2)

第149章 割舍师生情,薛宝钗进京

胡玄机话音刚落,林如海眼睛一阵发亮,

是啊,若是能把这些世家大族,都给抄了家,给陛下抄来几百万两银子,这份泼天大功,岂是剿灭区区水匪所能相比的?

而且陛下亲政之后,接连抄了王家和章家,听说抄来的财货,并没有进国库,全部进了陛下的内帑。

此事既剿灭了水匪,又灭了那些横行乡里的世家大族,还能抄来大把的银子,陛下一定会同意的。

只是,林如海心里一苦,抄家这种事,他真的干不来啊!

倒不是他不想干,而是他没有这个本事,也没长出这一副狠辣心肠来。

「老师,我.....

林如海话未出口,便被胡玄机挥手打断。

胡玄机看着林如海,看着他满脸的为难之色,叹息一声道。

「如海,你的性子过于柔弱,干不了抄家这种事情,你还是去求陛下,请陛下给你派一个心狠手辣的帮手吧!」

林如海明白,他老师这麽说,是照顾他的颜面。

说是派个帮手,其实是请皇帝,另外委派一个主事之人。

而他林如海,才是人家的帮手。

话至此处,南直隶水匪一事,其中关窍,其中难点,以及如何处置,如何给林如海争功,胡玄机已经给林如海,拆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林如海泪眼婆娑,看着他老师胡玄机,想说些感激的话,却又不知道该怎麽说,更不知道该说些什麽。

老师刚才让他走,很明显已经看穿了,他今日是来了断二人师生情谊的。

可是即便如此,老师还是选择帮他,还是选择救他,

老师或许对不起陛下,对不起大乾,甚至对不起天下黎民百姓。

但对他林如海,老师无疑是掏心掏肺,真的把他当儿子看待的。

想到这里,林如海愧疚无极。

一边是皇帝和玉儿,一边是视他如子的老师。

林如海知道他应该选哪边,也知道他必须选哪边,可他还是觉得愧对恩师,

或许是看出了林如海的心事,胡玄机长叹一声,拍了拍林如海的手臂,叹息道。

「如海,听老夫一句劝,你不是一个能干大事的人,以后切勿自作主张,凡事听陛下的,

陛下让你做什麽,你便做什麽,只有这样你才能不犯大错,才能保全你们父女,保全你们林家,保全......

说到这里,胡玄机欲言又止林如海见状,连忙问道:「老师,您是不是有什麽事,要瞩托我?」

胡玄机点点头,双目含泪,道:

「老夫铸成大错,有负于陛下,不管陛下怎麽对我,老夫都没有半句怨言,惟有幼鱼,老夫一直放心不下......

+

胡玄机说他铸成大错,林如海便已经明白,看来那些传言是真的。

他老师真的逼迫皇帝来着。

他老师真的与逆贼王子腾合谋来着。

面对这样一个罪行累累的国贼,林如海此时内心纠结不已。

那个忠君的他,恨不能扇这个老贼几耳光。

而那个敬师重道的他,面对视他如亲子的老师胡玄机,却连一句狠话都说不出来。

他纠结了好半天,这才一字一顿的说道:

「老师有错,但是幼鱼没错,若是有朝一日,陛下要,要......学生会设法保全他的。」

胡玄机点点头,叹息道:「有你这句话,老夫死而无憾矣!」

胡玄机之所以只提了幼子胡幼鱼,而没有提女儿胡媚娘,那是因为若是皇帝要动胡太后,林如海是帮不上任何忙的。

而在林如海看来,胡媚娘是太后,陛下哪怕是灭了胡氏满门,也不会去动胡太后的。

毕竟历朝历代,还没听说过,皇帝杀别人全家,把自己个的嫡母也给干掉的。

接着,师生二人又是好一阵沉默。

过了好一会,胡玄机才摆摆手,道。

「如海,你走吧,以后也不必再来了,这次老夫是真的累了,真的要歇着了。」

林如海泪流满面,跪在地上,向胡玄机行了他此生,最后一次师生大礼。

然后林如海起身,擦了擦眼角泪水,迈步走出书房。

他刚走出书房,只听书房内的胡玄机说道。

「听说薛家主事之人已经进京,这次咱们算是救了薛家一命,于情于理,他们也该出点血,以充军需。」

林如海回头,看着洞开的书房门,他想进去当面向恩师道谢,可他又怕他这一进去,便再也割舍不下这份师生之情。

林如海站在书房外,又是双膝跪地,又向他的恩师胡玄机,行了最后一一次师生大礼。

「老师,学生知道了。」

言罢,林如海起身,扬长而去,再也没有回头。

再说薛宝钗,自从那日在金陵,跟了张咏押解其母的队伍进京,直至通州码头,两支队伍才分开。

张咏带人押着薛姨妈,入宫复旨不提,而薛宝钗却并没有进京城,而是来到京城崇文门外十里处的一座庄子。

这座庄子是薛宝钗的娘,也就是薛弘祖发妻的嫁妆之一。

因为这座庄子,薛家之人从未来过,一直都是薛宝钗的娘,从娘家带过来的几个老家人在照料,故而薛家知道这座庄子的人极少。

而京城里那些薛家商铺,哪怕是多年的老掌柜,都不知道这座庄子的存在。

薛宝钗之所以不进城,之所以住在这座庄子里,为的便是避人耳目。

她带着哥哥薛蟠,弟弟薛蝌,妹妹薛宝琴,来到京城已经有七八天了。

这几天,薛宝钗一直没有离开过这座庄子。

而她从金陵带来的那些生面孔,则把整个四九城,给逛了一个遍。

今天你在薛家金铺,买几件首饰,明天他去薛家当铺,当几件东西,后天又去薛家钱庄,存一笔银子。

后天去.::

大后天去...

短短七八天,便把这些铺子里的猫腻,给瞧了个八九不离十。

这一日,薛宝钗端坐桌前,旁边站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

此人名叫张德辉,乃是薛宝钗父亲还在世之时,薛家最能干的老掌柜,没有之一。

后来薛父亡故,张德辉年纪也大了,便不再去各地经商,而是待在金陵,一边养老,一边照看着金陵这边的生意。

这次薛宝钗进京,特意带了他来。

张德辉指着桌上的一件金钗,对薛宝钗说道。

「姑娘您看这金钗,明明是咱们金铺的独门手艺,却在崇文门金玉阁出售,下面的人已经打听清楚了,这家金玉阁,便是咱们金铺二掌柜的产业。

姑娘您再看,这件金镯子,质量奇差,金色也不足,即便是那些小作坊,也不会出售这等粗劣玩意儿,却是莺儿在咱们金铺里买的。

姑娘您再看,这件玉佩,是老三他们从别人手里收的一张当票,然后拿到咱们当铺里赎出来的,当票上写的是和田玉,作价八十两,可这件玉佩只是普通白玉,连一两银子都不值。

要麽是把死当的物品,好的换成次的,要麽就是他们在收当之时,夥同外人,以次充好,合起伙来坑东家的银子。

姑娘您看,还有这个.....

姑娘您看......

张德辉一连说了几十样,几乎每一样都有很大的问题。

薛宝钗蛾眉微,问道:「张大伯,所有铺子都有问题?」

张德辉道:「钱庄有没有问题,暂时还不清楚,那个得查了帐才知道,但除了钱庄之外的铺子,每一家都有问题。」

薛宝钗又问道:「哪个铺子问题最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