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王子腾,夷三族(2 / 2)

礼部郎中张也出言表示反对,说谋逆大罪,就应该诛灭九族,最轻最轻也得夷三族。

若只是满门抄斩,不是在变相的鼓励造反吗?

反正只是死全家,牵连不到别人,那些宵小之徒跟着别人造反,甚至是蛊惑别人造反,岂不是更加肆无忌惮了吗?

这些勋贵面对北静王水溶,最多也就是出言反驳,阴阳怪气几句罢了,可他们面对张敞这个礼部郎中,那可就豪迈多了。

客气点的拿皇帝刚才的话来压张,陛下方才都说了,即位以来,常以仁心自省,不敢轻施杀戮,你一个文官,杀心咋这麽重呢?

不客气的,甚至直接开骂,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仁字排第一,你好岁也是两榜进士,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大帐内吵成一团,贾雨村冷眼旁观,一直没有说话。

他在心里连声冷笑道,这些人跟随皇帝剿灭王子腾之时,个个甘冒箭矢,人人奋勇争先,可谓是忠臣良将。

可一旦伤害到他们的自身利益,便坐不住了,一个个都跳了出来。

呵呵,这就是勋贵!

不对,文臣也是如此。

甚至只要是人,皆是如此,也包括他贾雨村在内。

想至此处,贾雨村微微抬头,瞧了眼高坐御座之上,面色如常,不见一丝喜怒之色的皇帝。

他在心中不免付度,眼下这副局面,皇帝是早有预料呢,还是始料未及?

这一切,李崇看在眼里,虽说早有预料,可还是稍微有点失望。

难道你们真的看不明白,水溶和张,是在替朕说话吗?

历朝历代,凡是稍微有点脑子的皇帝,在处置此种谋大逆的不赦之罪之时,

皇帝都会全场神隐。

先由心腹重臣提出一个极为严酷,让众臣难以接受的方案,皇帝则以有伤天和为由,一而再,再而三的予以拒绝。

因为皇帝要仁德为怀,行事不能暴戾,不然容易在史书上留下污点,招致千古骂名。

在诛九族,或者夷三族之时,皇帝为了彰显其仁德,不仅在议定诛杀范围之时神隐。

在诛杀进行之时,也会故意放过那麽一两个,表示皇帝仁德为怀,是不会赶尽杀绝的。

前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历史上鼎鼎有名的明君,也是读书人口诛笔伐的暴君,可他在杀人全家之时,每次都会故意放过那麽一两个。

比如胡惟庸案,前后株连三万多人,朱元璋却唯独放过了胡惟庸的小儿子,

只是将其流放充军。

还有李善长案,全家七十多口被杀,却放过了李善长的儿子和侄孙。

再有蓝玉案,一共杀了上万人,却没杀蓝玉的女儿。

不仅没杀,朱元璋还把蓝玉制成标本,送给了蓝玉的女儿,让她挂在床头,

日日缅怀其父。

嘿嘿,好贴心,有没有?

而蓝玉遗腹子蓝昌建,似乎好像仿佛也没杀。

而历史上唯一一个被诛九族的杨玄感,其实并没有严格按照九族消消乐来执行。

毕竟人家弘农杨氏,还活得好好的,照样是名门望族。

真要按九族全灭的玩法,弘农杨氏早他娘的杀绝种了。

再说回议定诛杀范围之时,皇帝再三否决那个极为酷烈的方案之后,心腹重臣才会勉为其难,提出那个谋划了很久的备选方案。

有了上一个极端方案的衬托,这个方案便显得宽容许多,朝野各方也就更容易接受一些。

不知道是哪位大佬说过,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警如你说,

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充许的。

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便愿意开窗了。

李崇和北静王水溶,一早便导演好了这场戏,一开始也很顺利,水溶提出诛九族,众人纷纷表示难以接受。

接下来,水溶会按计划,提出夷三族,众人一想,这个比诛九族好,差不多也就默认了。

可是让李崇始料未及的是,史鼎这个大山炮,平时了吧唧的,关键时刻给你拉了一坨大的。

没办法,李崇只好亲自下场了。

悠悠青史之上,也定然会记载,京营节度使王子腾谋大逆,众臣议定满门抄斩,上执意不许,遂夷其三族,自此坐实暴君之名。

算了,暴君就暴君吧,谁让手下这帮山炮,玩不了这种政治高端局呢!

埃,手下堪用的文臣还是太少。

若是胡玄机,闫茂青,孟元康,或者是黄光升,赵温华,章凤翼,他们之中,但凡今天有一个人在这,水溶刚一张口,他们便知道接下来该怎麽表演了。

这种政治游戏,世家大族玩了几千年,早他娘的烂熟于心了。

想至此处,李崇警了一眼贾雨村,心说这人是有才,但到底是小门小户出身,政治经验还是不足啊!

要麽就是他一直在揣度朕的意思,一时之间拿不准,不敢贸然开口。

就在帐内众人吵得不可开交之时,李崇轻咳一声,缓缓站直了身子。

他环视帐内众人,沉声说道:「诸位爱卿所言,都有几分道理,但是你们只考虑了自家的利弊得失,却唯独忘了,王子腾谋逆,朕才是那个最大的受害者。」

李崇此言一出,贾雨村双眼一亮,神情微动,眼神莫名。

刚才还吵得面红耳赤的一众勋贵,纷纷闭了嘴,跪地请罪。

看到这一幕,李崇在生气之馀,略感欣慰。

看来这些人还是忠诚的,只是欠缺政治智慧,注定玩不了政治,只能是带兵打仗的料。

「朕以冲龄践祚,年方十岁,外朝那些文武大臣,那些读书人,那些地方督抚,那些总兵参将,一个个都视朕为白痴天子,一个个都认为朕屏弱可欺,也正因为此,才有了王子腾谋逆一事,

朕问你们,若朕不是十岁,而是二十,三十,正当壮年,若朕没顶着这个白痴之名,而是朝野公认的聪明睿智,英明神武之君,王子腾他能造反吗?他还敢造反吗?

故此,朕此次大败五方京营叛军,擒拿王子腾,不仅仅是朕坐稳皇位之战,

更是朕的立威之战,朕此次惩处王子腾,不仅仅是治其谋大逆之罪,更是要震朝野各方,震镊那些宵小之辈,

朕联要用王子腾的人头,用王子腾三族的人头,告诉朝野各方,告诉整个天下,也告诉那些蠢蠢欲动的虫们,朕虽然年仅十岁,但绝非任人欺辱之君,若是有谁不信邪,非要来挑战朕,王子腾便是他的黄泉同路人!」

说罢,李崇重新坐回御座,一脸无奈的挥挥手,道。

「朕说完了,你们继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