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名门败类(2 / 2)

源乾曜虽然为人低调丶遇事不争,但毕竟也担任了多年的宰相,如今仍然在位,朝中官员或多或少受其提拔照拂,总是有几分情分。若派遣的官员不够强硬,汴州这里难免就会大事化小。

「也亏得张嘉贞没能顺利归朝,使得事情又有转机,否则日前即便得你报信,怕也不会运作的这麽顺利。」

讲到这里,张说又忍不住叹息一声:「圣意高远,难能窥度啊!」

年初一场人事倾轧热闹得很,崔隐甫等人虽然被逐出朝堂,但形势对张说一系人员而言却是急转直下。

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前宰相张嘉贞被任命为御史大夫,这无疑等于换了一把更锋利的刀抵在张说脖子上。

崔隐甫虽然作风强势,但跟张嘉贞相比却还差了一个级别。张嘉贞那是能把姜皎打板子打死丶在中书省跟张说干仗的选手,当宰相的时候就吓得满朝臣员敢怒不敢言,此番归朝执掌宪台,怕是又得掀起一股腥风血雨。

然而正当众人还在心中猜测接下来朝情局势会变得多麽热闹时,自台州入朝面圣之后,张嘉贞却立即又获得了一桩新的任命,那就是以御史大夫外任定州刺史丶知北平军事。

直到这一步,众朝士们才明白了圣人真正的意图,并不是要将张嘉贞召回朝中丶将朝中人事纷争推向新的高度,而是要将张嘉贞安排在河北,执掌去年新设的河北五军!

张嘉贞虽然没有什麽煊赫的武功,但是也治军颇善。早年间朝廷在太原设置天兵军,以震慑内附的突厥九姓,张嘉贞便是第一任的天兵军大使,张说则是第二任,这便是河东节度使的前身。

去年朝廷以河北团结兵为基础而新设河北五军,以防备突厥与东北两蕃,自然也需要一个合适的人选以统合管理。张嘉贞资历与能力俱佳,早年间便筹建天兵军,自然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这一项任命自然是非常恰当和巧妙,同时也展现出了皇帝对于朝情局势的调控处理起来举重若轻,通过虚晃一枪的方式,使得陡然升温的朝中人事倾轧陡地停顿下来,没有再继续加剧。

这说明眼下皇帝对于朝情局势和官员的选任都有着非常准确的认知和恰当的目的,与天宝年间近乎脑死亡一般的摆烂不可同日而语。

张嘉贞入朝一事对张说影响自然是最大的,所以当这一桩任命公布之后,张说也是有些不安,不敢大肆活动去争取崔隐甫等人去位之后丶朝中所空出来的人事位置。

等到张嘉贞归朝获得新的任命,朝情局势自然也重新平稳下来,总之张说就是错失了一个重新收复失地的好机会。

正是因为张嘉贞没有真正归朝,再加上朝中也没有过于强硬的掣肘,所以张岱将汴州情况进奏给张说的时候,张说才能快速与宰相杜暹达成默契,在杜暹的支持下派遣裴伷先入州进行调查。

从这一点而言,时下官场风气重中枢而轻地方也是非常有道理的。因为眼下中枢政治就是非常的强大,中枢的斗争结果就能决定地方的人事秩序。

裴伷先区区百十人入州,就能直接拿下众多的汴州犯官并其家眷,地方上对此全无招架之力,并且不敢反抗。

这要是在中晚唐藩镇割据的年代,那是绝无可能的。甚至于裴伷先一行都还没有抵达汴州,就可能已经被牙兵悍卒们给沉河了!

所以张岱也是深刻认识到,就算他要重视在地方上发展人事影响力,也必须要在朝中保住一个可以局中协调的位置,否则这些人事影响仍然会被困在地方上,不能发挥出呼应互补的效果出来。

「既然已经归都,这些事情也就不要多想了。之后朝中纵然再有波折纷扰,那也与你无关。」

张说转又望着张岱说道:「月中圣人便会发诏求贤,制科取士。趁着还有一段时间,你便安心待在家中准备应试罢。早日解褐履新,才力才能更有彰显之处!」

张岱闻言后连忙点头应是,有他爷爷给他安排进仕途径,他的确是能比其他人少走不少弯路。其他同年们最快也要在今年冬集铨选才能获授官职,而他只要制举顺利,很快就可以解褐任官。

说完这一点,他才又想起来封爵一事,将装着圣人手诏的锦囊掏出来递给他爷爷,而张说在看完之后,也是不由得面露惊喜之色:「惠妃对你可真是厚爱有加啊,小小年纪便为你求此封命!」

但很快他便又沉声道:「日前圣人大授诸子,所取恐怕不是屏藩环卫之意。诸王俱壮,太子独喑,日后宗家事务难免会有纷扰丛生。你因惠妃得宠,但也切记不要贸然搅入其中。无论何时,投机取巧都是下计,唯独自身才力勇健才是立身之本!」

「大父教诲,我一定铭记于心!」

张岱闻言后也连忙点头应声道,这话说的也不错,政治投机的回报虽然高,但是隐患也大。

真正能力卓着的人,也不必急于弄险,诸如开元初年姚崇并没有参与唐玄宗所发起的一系列政变,等到归朝之际照样压着一干功臣输出。

而张说也是因为能力出众,才在其他功臣都一蹶不振之后仍能再次复起归朝,权倾朝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