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好男儿莫沾北门事(2 / 2)

随着张说被罢相,张家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几年间,是不可能再在中枢有什麽大的施展。如果能够趁着张说馀威尚在,及时的完成政治资源的重新布局,哪怕不再是宰辅之门,也会成为非常重要的方伯之家。

说句不好听的,若能及时作出改变的话,未来当真天下大乱,张岱都能借着家中的人事基础跑到河北去当袁绍。

当然这打算张岱是不好跟他爷爷说,毕竟实在太大逆不道了。

就算如今的大唐盛世仍有诸多的不协调,可如果谁说会败坏成日后那个样子,大家怕是也绝对不肯相信,不会想到他们的圣人居然是萧菩萨丶隋炀帝那种天才!

张说在听完张岱的讲述后,顿时便皱眉沉吟起来。他固然把儿子外放,那是实在受不了这货继续留在朝中丢人现眼,而且郑州也并不远,同时还非常容易出政绩。

可是要让他把政治资源向河北等外州倾注,这转变实在是太大了,他一时间也拿不定主意。更何况他又不是圣人那种一言九鼎丶人莫敢忤的人君,要安排谁就职州县,也得人家乐意才行啊。

「事情仍需从长计议。」

在沉思一番后,张说才又开口说道,接下来他思绪一转,又望着张岱说道:「渤海公方才招你何事?惠妃日前似乎先行归都,是否与此有关?」

张岱闻言后也不隐瞒,直接将内中隐情讲述一番。

「人心不足啊!王毛仲小事不失精明,大事偏多乱谋。他安处北衙,人莫敢争,献女御帷,是何心肠啊!」

张说听到这话后不由得叹息一声,王毛仲虽然不是唐元功臣,但所享恩宠却是一众功臣当中无出其右者,就连张说都避其锋芒丶不敢与争。

去年封禅时,其人统摄群牧献马扈从,也展现出群牧事宜经营的有声有色,越发让圣人龙颜大悦,甚至授予其开元以来唯国丈王仁皎与名相姚宋才得享的开府之衔。

圣人本就因北衙万骑而成事,所以对北衙军务也是十分的慎重,王毛仲只要安分守己,地位就可以说是稳若磐石。

南衙诸将以及边将们不可能入掌北衙军事,而北衙内部也没有才干丶资望胜过王毛仲之人。之前时代或还以宗室丶驸马等皇亲国戚掌北门兵,但这些人作为历次政变的急先锋,也早已经被圣人排除在外。

所以在北衙这个领域内,王毛仲几乎没有竞品,结果他却要自己给自己增加难度,委实有点让人闹不明白。

「北门兵多跋扈丶难以理喻,惠妃丶渤海公问计则可,但是你不要介入这些人事纷争太深。好男儿,莫沾北门事!」

他虽然不会对张岱约束太多,但明显有问题的事情,也会加以禁止。

张岱听到这话后自有些哭笑不得,只能说老李家家风太刁钻丶大唐世风太彪悍,好男儿莫沾北门事都搞出来了。可是,如果不进这道门,又怎麽能向最高权力靠近呢?玄武门唱名,那才是真好汉啊!

当然就算张说不交代,这件事他也不会干涉太深。就算真的冲锋陷阵干倒了王毛仲,他大姨既不能捧他当太子,他也不能割了自己去给高力士当跟班。

说完这些杂事,张说才又考校起张岱近日的课业。由于这段时间张岱并没有频频外出折腾,课业完成的倒是不错。

讲到实际的才情,他当然没有当代这些天之骄子们出众,但他胜在积累深厚。

在对声韵格律掌握越来越熟练的情况下,即便不能原篇大段的摘抄,也能进行巧妙的化用,比如之前打脸京兆府乡贡们的那两句截搭试。

这种能力体现在他具体的行文答卷中,那就是凡所作诗赋几乎都有一二名句作为杂文的文眼,哪怕每篇诗赋整体格调不高,但有这麽一两句文眼都能增色不少,值得人反覆吟咏品味。

「儿郎撰文手艺越发纯熟了,依此进度,来年应举若无人事邪情的刁难,及第不难!」

在将张岱这段时间所作的诗赋都浏览一遍后,张说便一脸欣慰的笑语道。

张岱听到这话后脸色却是微微一变,我可谢谢你乌鸦嘴,别来个好的不灵坏的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