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符合要求的水果档口(1 / 2)

第434章 符合要求的水果档口

从四会回花城的一路上,陈家志都在和薛军聊如何做水果批发生意。

从事水果批发,必需有市场门店或批发摊点,还要在市场有一定的人脉和经验。

靠谱鲜生这两年也积攒了不少人脉,薛军在档口呆过一段时间,也不是纯新手,而且陈家志发现薛军还挺有自己的见解。

当下信息闭塞,尤其水果产区大多在山区,这给了水果批发商很多操作空间。

薛军谈到了要全面了解每个月各种水果的市场行情,熟悉天气变化趋势,市场进场费,另外还有根据自己货的品质丶多少丶想要获得多少利润来定价。

比如在5~6月份,阴雨天气温度较低时,荔枝丶桃子丶李子丶香瓜等货走得快,而在晴天气温高时,西瓜又会成为紧俏货。

此外,还得熟悉各个产区情况,什麽时候上门收购合适,如何收购等等因素都有提及。

陈家志很惊讶,他大多数时候都是拿薛军当司机和保镖看。

他思索了片刻,也为薛军的这种变化找到了理由,薛军常常就像一块砖头一样,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

薛军去调查过增城迟菜心,李才请假去钓鱼时往往也是薛军去顶上,偶尔配送中心忙不过来薛军也同样会去帮忙,还参与了元谋丶彭村丶繁荣基地的建设……

「我们现在缺水果货源,但可以参照蔬菜,与产区的水果代办合作,由其从果农手中收购水果,再发货给我们。」

「其二,还可以专门从大型水果集散地拿货,再到相对小型的水果市场进行批发,也就是二级农批商,这种模式挺适合做精品和进口水果。」

「还有一种模式则是参考连州的蔬菜合作基地,与农户长期合作,长期包果园,涉及从种植到销售的所有环节……」

陈家志开着车,薛军仍在侃侃而谈,他这一两年的日子过得很精彩。

他虽然拿过枪,但家志从来不会拿他当打手看待,什麽活他都干过,去过的城市也越来越多。

一两年的见识和阅历可能超过了过去三十年的积累。

如果不是知道确实缺人,薛军并不想出来,而是继续跟着家志走南闯北。

这样的人生比打架斗狠有意思多了。

陈家志理解到了薛军所说的三种模式,问道:「你想做哪种模式?」

薛军笑了笑,「我觉得以靠谱鲜生的实力,可以试试最后一种,长期包果园,参与从种植到销售的所有环节。」

陈家志:「英雄所见略同。」

这种模式适合有实力的大批发商,陈家志和薛军都认为靠谱鲜生够资格了。

至于第二种模式,只是二级农批商,靠谱鲜生已经做习惯了一级农批,对二级农批的精细化运营并不怎麽擅长,而且体量较小。

至于另一种与产地代办合作,是未来众多小型果蔬批发商存在最多的模式,体量就更小了。

而且现在和以后的差异较大,未来交通方便,信息灵通,但竞争也强,风险更大,要想盈利,从收货到卖货都不能出差错,单凭一方运营不了,只能靠合作。

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信息和交通闭塞,即使诚心想合作,也可能踩坑里。

没有悬念,陈家志和薛军都选择了长期包果园,要做就做大的。

理想很美满,尽管现在靠谱鲜生的水果业务还是一无所有,但陈家志和薛军已经聊起了具体的业务开展。

从增城和茂名的荔枝,到四会的砂糖橘,乃至百色的砂糖橘,还有老家的血橙,安岳的柠檬,泰国的榴槤,乃至更多突然想起的水果……

陈家志感觉脑海里顿时又多了一座宝库。

赶在入夜时,陈家志和薛军抵达了靠谱鲜生的办公楼。

此次出行开的是面包车,装砂糖橘的筐子塞满了后座。

陈家志摇下车窗,吼了一嗓子,「吃水果了,来两个人帮忙搬一下。」

听到声音,李才和陈正旭齐刷刷的从办公室里走了出来。

「买了什麽水果回来?」

「砂糖橘。」薛军先下了车,打开后门,抱了一筐橘子就往里走,「别看这橘子个头小,味道可是好吃得很。」

李才和陈正旭也跟着来帮忙搬东西,靠谱鲜生可没有领导就不干体力活的规矩,人人手上都有一把力气。

陈家志也端了一筐进去,对还在干活的分拣工人喊道:「都歇一歇哈,来吃两个水果。」

当下愿意花钱买水果吃的普通工人并不普遍,像砂糖橘这样略微比较贵的水果尝过的工人就更少了。

事实上,四会砂糖橘和增城荔枝一样,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创汇农产品。

砂糖橘在东南亚地区也一直很畅销。

只是近些年随着市场化改革深入,人民经济条件改善,国内消费才多了起来。

李秀和陈家英都是第一次吃砂糖橘,轻轻一剥,果肉就露了出来,一两口就没了一个。

「好甜。」

「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