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采收入库(1 / 2)

第306章 采收入库

漫天红霞洒落稻田,两道人影从满是杂草的田埂上踩过。

「地势有些低,容易被淹。」

绕着新租的地走了个遍,易定干如此点评。

陈家志说:「江心菜场原本也是这样,地势平坦较低,容易积水。」

易定干:「这次也要大改吗?」

「改要改,但没必要大动。」陈家志说道:「成本太高,新拿的地主种冬春季,夏天随缘吧可以多种空心菜。」

这种地势低的稻田,没改造就拿来种叶菜,夏天睡不好觉。

但如果改造,那就走了江心菜场老路,投资很大,没实力不要去碰。

陈家志舍得投钱,但不愿意一上来就把资金投在基础设施上。

早稻还要个把月才能采收,等割了稻,接收了地,再改造一番,也得八九月份了。

等九月份在稳扎稳打的种半年好菜,这成本可能也差不多就能回来。

用这块地的收入再投资是他更能接受的选择。

看了新基地,两人又往回走,其实这片地就挨着北片三组,再往西就是邻近的东升农场。

走过一条条田埂后,江心菜场的繁忙再次入眼。

依旧还在紧锣密鼓的栽苗。

敖德良的青甜椒也拔苗了,6月初栽的一百亩,以及最近的7天500亩计划。

总共600亩都要在半个月内完成移栽。

两人到了育苗棚。

陈家志查看着育苗情况,强调了育苗工作也得跟上。

这次梭哈不一定能成,失败了就继续移栽下一批,陈家志不相信现在的烂市有多厉害。

现在菜场人手也足。

这几天碍于村上和镇上面子,又招收了一批本地人,让菜工人数扩大到了300人。

新招的人主要分配在了育苗和包装两个环节,工资稍低一些。

菜场里工资最高的环节还是收菜,也是要求最高的工种。

简易的大棚里穴盘苗琳琅满目,除了菜心,也夹杂有上海青丶小白菜丶油麦菜等蔬菜,生长期都较短。

品种太单一,赌中了会很爽,但行情不佳时,也会很难受。

如果这几天出的菜品类能丰富些,其实不至于如此被动。

市民的菜篮子里不缺菜了,就会开始尝试各种蔬菜,等品类也丰富了,就会追求品质现在国内蔬菜行业已发展到了第二阶段,让选择更丰富。

除了菜心,油麦菜丶芥兰丶芥菜丶小白菜等蔬菜也要适当发展。

看了大棚,到了冷库,陈家志又对出入库做了要求。

非必要不要打开冷库。

同时出库装车时,优先装入库时间更久的菜,把冷库作用发挥好。

谁也不知道行情要低迷多久。

1

东升农场。

老板区景泰带着草帽,像普通农民一样踏入了隔壁的江心菜场。

去年他很少关注江心菜场,但最近这几月他和李继勇可没少来,

一茬荷兰豆,一茬青椒,让多少人羡慕。

只是最近一个月江心菜场的动作让他看不懂,

「阿勇,江心菜场天天都栽苗吗?」

「嗯,每天都是两百多号人在栽,栽苗进度很快,估计要不了几天就能栽完~」

「年轻人赌性太重!」区景泰说道:「这样的种法,迟早得栽跟头。」

李继勇说:「可能是前两次的好运气,让他们膨胀了吧。」

区景泰眺望着菜地里小跑着干活的菜工,说道:「我们工人干活效率不够快,得想办法提起来。」

李继勇苦恼道:「没办法呀,他们工资给得高,有奖金和提成,工人干活都和拼命一样。

东升想提高效率,也只能给工人大幅上涨工资。」

「这不可能。」区景泰说道:「几百号工人,如果一人涨100块,一个月都要多支出好几万,

不能涨!

只能加强监督管理,时刻看着,减少偷奸耍滑的人——」

李继勇听得直撇嘴,合着是既不想出钱,又想让人出力呗。

走了一会儿,区景泰又注意到了开的小拱棚,薄膜放在沟里。

「都6月份了,这薄膜都还不收起来,不怕坏了吗?

前半年都主种的荷兰豆和青椒,区景泰并不知晓薄膜的作用。

但李继勇已经知道了,他挠了挠头,说:「薄膜好像是拿来防雨水,下雨前会把薄膜盖上。」

「有用吗?」

「用处有限吧。」李继勇有些疑虑,「除了冬天那一季青菜,今年只有月初出了一批菜心,但都没卖上价,产值一般。」

区景泰问:「这种盖膜方式一亩投资多少?」

「物资一亩五六百元,主要是人力成本。」李继勇沉吟道:「盖膜揭膜很频繁,感觉要下雨就得干,工作量很大。

我看过一次他们盖膜,几百号人浩浩荡荡往菜田里冲,和打仗似的,盖膜效率也很高,二十分钟内就能全部盖完东升可能比不了,盖膜慢了,也发挥不了防雨水的作用。」

区景泰也听明白了,一涉及到人工的工作,东升农场都比不了。

按东升现在的效率,组织几百号人盖薄膜,可能得用半下午时间才能盖完,发挥不了防雨的作用。

说白了,还是工资。

没有高工资,江心菜场栽苗效率不可能如此高。

环环相扣。

区景泰其实在听到小拱棚能防雨后,其实也眼前一亮,但一盖一揭又让他打消了这份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