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餐桌上的人只能是我(1 / 2)

第342章 餐桌上的人只能是我

2006年二月下旬,华夏大地渐渐回暖,凛冽的寒冬悄然远去。

过去一年间,华夏网际网路迎来爆发式增长,网民规模突破1.1亿大关。

随着【快博】丶Q狗空间等新兴社交平台的崛起丶中关村盗版光碟与组装机市场持续火爆,网络论坛逐渐成为年轻群体的主流社交阵地。

这场席卷全国的数字浪潮,正在潜移默化中重塑着整个社会的文化生态。

与此同时,电影行业蓬勃发展推动数字放映技术快速普及,全国银幕总数迅速突破6000块,为华夏电影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时代,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有些人在时代的背景下,后知后觉的意识到了时代浪潮的涌来。

但,总有那麽一群人,却紧紧抓住了时代的红利,野蛮生长!

随着周阳旗下《霸道总裁爱上我》《金婚》等电影持续霸榜票房,【炫世商城】的客流量呈爆炸式增长。

燕京的【炫世商城】成功以后,以李大春为首的新兴煤老板资本集团嗅到商机,开启了疯狂的「院线+地产「扩张狂潮。

他们挥舞着钞票,在全国23个一二线城市核心地段疯狂圈地,短短五个月内砸下近百亿资金,

将【炫世影城】的猩红色LOGO插遍各大商圈。

这些暴发户出身的投资者根本不屑于传统院线的精细化运营,而是粗暴复制周阳的「电影引流+商业地产」模式每拿下一块地皮就先建IMAX影厅吸引客流,再围绕影院配套餐饮丶服装丶超市等【炫世娱乐】

的战略合作品牌业态,最后拿着【炫世商城】的头以及周阳这个商标ID,高价抛售周边住宅楼盘。

某次酒局上,李大春醉地拍着桌子喊:「老子不懂什麽上座率,但知道跟着周阳买地稳赚不赔!」

他们甚至联合地方政府搞起「电影主题新城」,用0元观影券吸引人流,硬生生把一些偏僻地段炒成每平三万的热土。

这种野蛮生长很快引发行业震荡,三大传统院线被迫跟进降价。

有业内人士痛心疾首:「这帮土大款把影院当售楼处,迟早要崩盘!」

舆论场上,无数人痛斥这种不要脸的行为,预言整个地产行业将被这股投机旋风拖入深渊。

但那些疯狂的煤老板们早已丧失理智,面对批判非但没有收敛,反而像一群嗅到血腥的野兽,

更加癫狂地扑向时代红利,贪婪撕咬着每一块肥肉!

【天娱】总部。

邓百川静坐在办公室内,翻阅着新一年的影院市场报告。

过去半年间,随着以周阳为首的资本强势崛起,整个华夏影视行业的格局发生剧变。

曾经牢不可破的【影业联盟】一夜间分崩离析,五大娱乐公司相继倒戈在这场行业地震中,【天娱】的处境尤为艰难那段时间里,股价暴跌丶资金炼几近断裂,无数资本外逃,员工被挖一切的一切,让邓百川甚至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但与其他见风使舵的同行不同,【天娱】选择了坚守阵地,咬在了最后一刻!

他孤注一掷地押注《菊花台》项目,不仅耗尽公司剩馀资金,更抵押个人全部房产丶清空现金储备,甚至与资本方签订对赌协议。

尽管该片海外票房仅1000万美元丶本土评价两极分化,最终未能回本,却意外成为【天娱】的转机——·

上映初期的市场热度带动股价反弹,为公司争取到关键喘息期,最终等到了【宏盛资本】的注资。

真正的转折来自许海波在好莱坞近乎疯狂的游说和争取与【宏盛资本】的从中协助。

【天娱】最终成功拿下《蝙蝠人:起源》等多部好莱坞大片的华夏发行权,并与【华纳】等国际巨头建立起战略合作关系。

随着05年末《蝙蝠人》《魔法学院2》等好莱坞大片在华夏市场疯狂屠杀,【天娱】凭藉发行方身份坐享红利,重新登顶行业之巅。

然而这场绝地翻生的背后,付出的代价却是残酷的!

随着《菊花台》对赌协议的失败,邓百川彻底丧失了对公司的掌控权。

虽然仍以创始人身份留在董事会,但更多只是象徵性代表。

而公司,则由于与好莱坞签订的特殊协议,2005年上半年公司原定的自主IP开发计划被迫全面搁置,董事会彻底调整了战略方向,以最昂贵的票房分成为代价,直接对接好莱坞多家公司的发行。

表面风光的背后,是相同票房下实际收益不足过去三分之一,大头已经给了好莱坞公司以及【

宏盛资本】的事实。

或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曾经的【天娱】,此时此刻已经沦为了好莱坞部分电影公司在华夏市场的分销渠道了。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进办公室,邓百川默默放下影院市场报告,神情复杂地望向窗外。

就在这个时候,「门口传来敲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