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苏公楼建成(2 / 2)

「子霖兄,如果我们要外任,这次翰林院分房的事情,我们就不参与了。」

「翰林院分房?」

张位回道:

「子霖兄你还不知道吗?工部已经造出第一批新楼了,陛下恩旨先解决翰林和言官的租房问题,原本我们也报名的。」

苏泽这才想起来,自己提议建造新式水泥土楼还是六月份的事情,工部主事黄宗禹负责建造。

现在三个月过去了,第一批土楼竟然已经完工了。

苏泽看向罗万化,罗万化说道:

「子霖兄你实在是太忙了,前两天我还和你说过这件事,报社采风使还写了一篇文章,准备登在下一期的报纸上,你都没注意这件事。」

苏泽这才想起来,好像罗万化依稀说过这件事,但这些日自己操心北疆的事情,没有将这件事放在心上。

苏泽想了想说道:「几位兄台,我们去看看?」

——

西城,烂面胡同。

烂面胡同在菜市口附近,本地有一家制作烂面的小店,因为口味不错而闻名京师。

这之后整个胡同又开了不少烂面店,因此叫做烂面胡同。

其实应该叫做烂肉面,是将煮烂的拆骨肉放入面里。

这种烂面丰俭由人,还能吃上肉,是很有名的市井小吃。

不仅仅是普通百姓偶尔会买,租住在烂面胡同的官员更是消费主力。

有时候一碗烂面就能顶饱一整夜,也省的在家开伙了。

烂面胡同边上有一块空地,加上周围的官署房产,黄宗禹选择在这里建造了五座新式水泥土楼。

等苏泽一行人来到烂面胡同的时候,就已经看到了这三座水泥土楼。

工部经过验证,土楼最好的高度是四层,又经过工部的规划,一层分为四户。

北面是楼道外,东西两边各有一户,南面则塞下了两户,这样下来,一座土楼就能住上十六户人。

而五座土楼,就是足足八十户人家。

这也难怪连张位和王家屏这样的年轻翰林,都有资格能分到租房的。

张位说道:

「翰林院内其实也有很多老翰林租房住,但是他们不愿意搬来新式土楼。」

「为什麽?」

张位苦笑说道:

「他们说土楼的高层断了地气,风水不好,住进去就别想升官了。」

王家屏也露出哭笑不得的表情,这些老翰林长期待在翰林院,都已经魔怔了。

苏泽愣了一下,也没想到竟然是这样的解释。

苏泽问道:

「这样的人多吗?」

张位摇头说道:

「不多,朝廷的政策下来了,烂面胡同的租金每年三银元,这要比烂面胡同的房租要便宜一半还多,像是我和忠伯兄这样的,家人不在京师的,还可以合租,那一年只要不到两银元,这真是陛下的德政啊!」

张位说的真心,京师住房问题一直都是老大难问题。

高级官员还好,低级官员每年俸禄本就微薄,还要支付一大笔租金。

历代皇帝都没能解决这个问题,如今在隆庆皇帝执政的时候,见到了解决的曙光。

众官员又怎麽能不感恩戴德呢。

一行人又来到楼前,正巧遇到了负责工程的工部主事黄宗禹。

见到苏泽,黄宗禹十分的激动,他对着苏泽说道:

「苏翰林,下官知道您公务繁忙,本来准备正式完工请您过来,没想到您这会儿就来了。」

苏泽也看向黄宗禹,他没有穿官袍,而是套着一身匠人的衣服,三个月不见整个脸都沧桑了很多。

看样子这位工部主事不是甩手掌柜,而是每日亲力亲为泡在工地上,也难怪这麽快就能完工。

「黄主事,能不能带我们参观一下?」

「这个自然,苏翰林请!」

五座新楼都已经完工,还剩下一些道路之类的配套设施,黄宗禹领着众人从北面楼梯上楼,先来了四楼的房间。

苏泽走在楼道里,感觉既熟悉又陌生,整个建筑外观上和前世的筒子楼挺像的,但内部其实和大杂院差不多。

苏泽也很快就知道,为什麽工部最后只造了四层了。

因为没有管道,三层四层的生活其实是很不方便的。

没有自来水供水,卫生间更是没有了。

三层四层就已经如此不方便了,如果再建得更高,那住起来就太不舒服了。

而且为了防火,也为了冬季供暖,每个房间都配备了碳炉。

但是碳炉子只能制作简单的食物,如果家里人口太多要每日开伙,住在这里就不太方便了。

果然,穿越前理所当然的生活,其实都蕴含了大量的技术。

新式土楼看起来像是筒子楼,但实际上要比筒子楼差多了。

也就只有王家屏张位这种,独自一人在京师做官的适合住在这里。

但好歹也是进步了。

而且苏泽也见到了几个搬进来的住户,他们显然对于新式土楼十分的满意,对苏泽更是不停的表示感谢。

等参观完毕,黄宗禹说道:

「苏翰林,京师可都将这些楼称为『苏公楼』。」

苏泽连忙谦虚的说道:「苏某何德何能,岂敢称公。」

黄宗禹连忙说道:「苏翰林解决了京师官员的住房问题,世人称呼一声『公』又如何?苏翰林的那封《大庇天下寒士疏》,可是被下官誊抄悬挂在公房中,日日提醒自己要尽快让京师百官住上新房。」

苏泽看了一眼黄宗禹,没想到这看起来憨厚的土木老哥,说话竟然这麽好听。

苏泽身后的罗万化等人也对视了一眼,这位工部主事如此「上道」,肯定会被苏泽记住,那距离升迁也不远了。

——

九月二十六日。

这一期的《乐府新报》上,除了刊登草原和谈的具体细节,又在二版刊登了新式水泥土楼的进展。

烂面胡同的五座楼已经完工,廉租给了翰林院和六科都察院的无房官员。

报纸还采访了几个住进去的官员,众人都十分的满意。

在苏泽看来不方便的地方,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都不算事情。

没有下水管道,就用尿壶和恭桶好了。

没有自来水,用水缸储水就是了。

比起这麽一点不方便,新式水泥土楼的好处就太多了。

水泥砖墙的隔音效果好太多了,不像以往大杂院那麽吵闹,每一户都有自己的私人空间。

水泥地面没有蚊虫,也不会受潮霉变,更乾净方便清扫。

报纸上还刊登了工部的承诺,接下来内阁已经批准,在教场头条的旧三大营校场建造新楼,这次总数在十栋,重点解决六部基层官员的住房问题。

一时之间,京师中都是感激皇帝隆恩,盛赞苏公楼的声音。

不过随着草原使团在六月二十九日回京,京师的热点又转向了王世贞等人的封赏问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