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平见妻子不说话,于是掰着手指算道。
「可云鲲是民营公司,航天产业又没有政策补贴,保不齐哪天就经营不下去了。
陈延森是有钱,但他总不能一直掏腰包养着一个不赚钱的项目吧?」
妻子压下心里的波动,冷静地分析道。
在普通人眼里,航天事业的战略意义确实大,但要说商业价值,大多觉得不高。
对一家民营航天公司来说,怎麽实现盈利才是最关键的问题。
就算眼下工资给得再高,要是只能拿个一年半载,又有什麽用呢?
到头来还是一场空。
周俊平早料到妻子会有这样的顾虑,他从背包里掏出手机,点开事先存好的云鲲航天公开资料,递到妻子面前:「你看,云鲲不是单纯的民营公司,有30%的国资持股,背后还有森联资本兜底。」
妻子接过手机,仔细翻看了一遍,但她眼中的担忧并未散去。
「可爸妈那边」妻子话没说完,就被周俊平打断:「爸妈那边我来搞定!等我收到Offer,再跟他们好好说,他们最疼乐乐,只要说能让乐乐在燕京上学,能住上自己的房子,他们肯定能理解。」
他握住妻子的手,缓缓说道:「在研究所里,我再干十年,也未必能摸到自主研发的边,可在云鲲,廖先生说了,二面就会定研发路线,进而参与火箭发动机的设计工作!」
妻子目光灼灼望着他,防线慢慢松懈,旋即说道:「行,那你就好好准备,不过丑话说在前头,要是后续有什麽风险,我们得提前想好退路。」
周俊平猛地点头,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他刚想再说点什麽,手机突然响了,是云鲲航天HR打来的二面通知,时间定在明天上午十一点。
同一时间,类似的情况在燕京丶沪城丶长安丶川蜀丶金陵和江城等地均有发生。
不少原本在科研院所丶相关企业任职的技术人员,要麽悄悄递交了辞职信,要麽专门请假赶往云鲲航天总部,准备参加二面与终面,都想抓住这次跳槽的机会。
得知是云鲲航天在大规模挖人后,各地研究所的主管和主任们纷纷找上各自单位的上级,想动用些「盘外手段」,搅黄云鲲的招人计划。
可他们刚把想法提出来,就被上级劈头盖脸地骂了回去。
直到灰头土脸返回工位,耳边还嗡嗡响着上级怒斥的声音:「你脑子想什麽呢?韩先生都亲自打过招呼的事,你让我去给云鲲航天设绊子?你是想给我找麻烦吗?」
……
……
燕京。
陈延森坐在一辆黑色迈巴赫上,朝着市区的方向驶去。
上面一毛钱没出,直接拿走了30%的股权,自然也是要出点力气的。
这不,李青松大手一挥,把永丰产业基地近40万平方米的研发大楼,统统免费划到了云鲲航天名下。
另外,还在基地西南角圈出一块足足80万平方米的工业用地,留给云鲲航天作为二期研发中心的建设用地。
两部分加起来,总面积达到了120万平方米。
单是这一项,价值就超过了100亿华元。
此外,韩锦恒还帮陈延森协调好了四大发射中心的空域资源。
虽说使用仍需付费,但也大大降低了云鲲航天初期的试错成本。
陈延森盘算过自建发射中心,可再快的建设速度,也比不上直接用现成的设施高效。
他深知,两条腿走路,才不会摔倒。
只是自建发射中心的选址,目前还没定下来。
他心里的首要目标很明确:一是选在低纬度区域,二是得临近滨海。
选低纬度区域,是因为这里地球自转线速度更大,能减少火箭升空时的燃料消耗,还能提升运载能力,很适合发射大质量太空飞行器。
而选临近滨海的地方,一来火箭残骸能直接落入海洋,避免对陆地人口密集区造成威胁,二来海运便利,超大型的火箭部件能通过港口轻松运抵,不用受限于陆路运输的尺寸限制。
陈延森透过车窗,了望远处的航天科研训练中心和燕京飞行控制中心,永丰产业基地紧邻航天城,聚集了大量航天科技丶航天科工集团的下属院所和配套企业。
外加背靠中关村,能轻易吸引来自清华丶北航丶北理工等顶尖高校的毕业生,以及从体制内研究院所流出的资深工程师。
地理位置好,产业链完整。
这便是与上面合作的好处。
一些原本看似棘手的难题,实际都用不着李青松亲自出面,往往只需他的秘书站出来说两句话,底下的人稍微琢磨琢磨,就能立马领会到大佬的心思,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就在这时,陈延森衣兜里的手机突然响了。
他掏出来一看,来电显示的号码竟来自北美地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