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些,崔氏转念又一想,自己也不过才二十五,而且是王侯的淑妃,父兄都是高丽名臣,年龄丶相貌丶身材丶地位丶家世都不差,也未尝没有得宠的机会。
崔氏又一想,『我毕竟是嫁过人丶生过儿子的,难保大宋皇帝陛下没有介怀,嗯—
我可以联合我崔氏之女一块伺候他,反正她们也要入宫,凭地时,我崔氏未必无复兴之机也....
另一艘宝船上,近百名仁川李氏之女坐在一起。
这些女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一漂亮。
不论老幼,她们多是美人,哪怕是那些上了年纪的,也风韵犹存,眼角细纹里藏着岁月沉淀的温婉,不难看出她们年轻时,也曾风华绝代。
而且,她们不仅漂亮,还自幼便被精心培养,琴棋书画丶歌舞诗赋无一不精。
她们就是仁川李氏最大的底牌丶最大的筹码丶经久不衰的原因。
为首的五个女人中,有四个差不多可以算是这些仁川李氏之女中最漂亮的。
她们四个就是李资谦的四个女儿,也就是王侯的两个妃子和王楷的两个妃子。
其中,李资谦的二女儿高丽的顺德太后(曾经有一段时间,因王侯忌禅李资谦的权势,找了个由头将之降为顺德宫主,又娶了自己的堂妹文贞太后王氏,等王楷继位不久,又帮她恢复了王后之位,后跟文贞太后王氏一块升为高丽太后)。
李资谦的三女儿则曾是王楷的王后,后被完颜斡勒所取代。
至于另一个领头之女则是李资谦续弦的正妻拓氏,她是高丽权臣拓俊京的妹妹。
这些仁川李氏之女对于马上就要进入赵候的后宫,也是感到五味杂陈。
一方面,国破家亡的痛楚像针一样扎在每个仁川李氏之女心上。她们想起往日家族在高丽的赫赫声势一一家主李资谦曾权倾朝野,太后丶皇后都是他们家的人,出入皆有仪仗相随,府中宾客络绎不绝。可如今,高丽覆灭,全家被俘,曾经的尊贵成了过眼云烟,连祭祖的祠堂都不知是否还在?
有几个年轻些的李家之女,想起远在不知何处的亲人,指尖着衣角默默垂泪,怕人看见又赶紧抹掉泪痕,只敢在无人的角落偷偷硬咽。
另一方面,她们又忍不住盘算着进入赵侯后宫之后的光景,心里藏着为家族谋求出路的念头。
顺德太后指尖轻轻摩着袖口上绣旧的缠枝莲纹样,暗自思:「大宋皇帝既耽声色,又好纳诸邦宗女。我为高丽太后,身份固在,若得其一二垂青,便可于后宫立足。待他日觅得良机,为我李氏族人进言,纵不能全护,亦当保全些许血脉,或可使李氏于大宋复立根基。」
她身边的妹妹延德宫主,前王楷王后,也跟着点头,低声接话:「姐姐所言甚是。我等同入大宋皇帝陛下后宫,彼此相援,若能得陛下眷顾,我李氏或有复兴之机也。」
她又想起自己的那个小丈夫丶小外甥丶那个自己养大的小男人,暗想,『若有机会,我当将他救出来——
而那些为自己打算的仁川李氏之女,也都在想着她们到底如何表现,才能得到赵侯的喜爱。
至于拓氏,则看看舱外波澜不惊的海面,想起自己嫁入李家后虽享富贵,却因为老夫少妻而缺少了应有的夫妻生活,如今换个男人,自己能不能当一个真正的女人?
这些亡国之女的心思虽各不相同,但千里奔赴大宋,进入赵侯后宫,终究成了无法改变的定局。
几日后,高丽俘虏和财物尽数被押解到了大宋。
大宋方面举行了盛大的告庙典礼。
王楷也代表高丽,正式向赵侯献上了降书和国玺。
赵侯根据大臣的建议,将高丽除名,改为箕地,其北部地区改名汉四郡,即:乐浪郡丶玄郡丶真番郡丶临屯郡。使其彻底并入大宋的版图。
赵侯文下了三道圣旨:
第一道圣旨是,大宋的科举快开始了,允许整个箕地(包括箕地南方地区)的人前来参加科举,这次不分高丽贵族丶高丽平民丶高丽奴婢,只要是愿意接受大宋制度的人,一律可以参考,不过有一点,那就是参考的人,全部都要来大宋应试,当然,一切费用皆由朝廷来出。
一赵侯这是要让这些将来参与箕地治理的高丽人,好好领略一下大宋的文化,对大宋生出向往,最好生出归属感。
第二道圣旨是,废除高丽文字(也就是吏读文字),以及推行留头发,改穿大宋的衣服。
这没什麽可说的,要让一块土地真正纳入版图丶成为固有领土,关键得彻底废除当地的文字丶清除其文化根基。
因为文字是文明的基石,文化是族群认同的灵魂。只要这两样还在,当地人就有精神上的归属感,很难真正从心底臣服。
所以,征服者要是做不到消灭对方的文字丶断绝其习俗,最终只会面临两种结果:要麽被被征服者的文化同化,要麽被对方推翻赶走。
从前我们中原地区,曾先后被女真丶蒙古统治,但汉字始终没有断绝,华夏文明的体系也深深扎根在人们心中。无论哪个民族掌权,最终不是被华夏文化同化,就是被民众推翻,从来没有谁能彻底让华夏族群臣服,这就是最明显的证明。
说到底,统治的核心,是要让被统治者在精神和情感上都真心归顺。
从古到今,没有例外。
看看历史上那些成功的长期统治,必然是先废除当地文字,让被统治的族群失去历史记忆丶断绝文化根脉,再用统治者的文明和教化去渗透,这样才能实现长治久安。
这麽说吧,打败高丽,掠夺高丽的财物丶夺取物资,这些都容易做到;但要是想让高丽真正变成箕地,彻底归入大宋的版图,绝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事。
当然,高丽的官方文字也是汉字,这能让赵侯君臣省不少力气。但那些独属于高丽的文字和文化还是要废除的。
第三道圣旨就是,废除箕地的所有货币,在箕地全面推行大宋的货币。
统治一个地区的标志有很多,其中掌控货币发行权,无疑是最核心的一项。
一旦住某个地区的货币发行权,就等于握住了它的经济命脉:当地商品贸易的定价规则会被左右,工业发展该往哪个方向走丶重点发展什麽也会被主导,就连政府的财政税收规模丶军事与国防的开支调配,最终都将受其牵制。
换句话说,从某种层面看,控制了一个地区的货币,差不多就等同于实际控制了这片土地;若是能掌控全世界的货市,那便相当于掌控了整个世界。
事实上,针对如何治理高丽,赵侯君臣还制定了不少配套政策。但所有政策的落脚点都只有一个一一那就是让高丽彻底褪去原有属性,完完全全变成大宋的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