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离经叛道(2 / 2)

复山河 新海月1 5517 字 4天前

不过陛下终归没有带兵经验,真到了战场上,谁能保证不出乱子?」

李原冷漠的质问道。

天子御驾亲征,本身没有任何风险,最大的风险在于永宁帝本身。

让他不干涉战事,在一旁充当看客,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皇权再怎麽衰落,对中下层官兵的影响力,依旧是巨大的。

不是谁都有胆子,对皇帝的圣旨说不。

「次辅,事情都没有发生,谁又能保证一定出现最糟糕的局面呢!」

高景风开口回道。

当了这麽久的应声虫,现在到了他们表现的时候。

同为内阁中的一员,在法理上他们的权柄,并没有小多少。

皇帝吹响了夺权的冲锋号角,他们自然要赶紧跟上。

「行了,你们的意思,我们知道了。

既然大家都下定了决心,那就下去准备吧!」

景国良当即打断道。

朝堂上的这些声音,他并不担心,真正令人揪心的是勋贵系内部。

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纷争,勋贵系自然也不例外。

在从文官手中夺权的时候,勋贵集团是一个整体,但到了内部利益分配时,同样不乏纷争。

顶尖勋贵喝酒吃肉,各种利益拿到手软,中下层勋贵的收益则小了很多。

除非少数家中诞生将才的,从中分走了一碗肉,其馀人都是跟着喝汤。

能力中上的水平的子弟,进入军中往往止步于中层。

既没有过人的能力,又没有过硬的后台,晋升主要是赶上了扩军的大势。

一些反应慢的勋贵,族中子弟入伍晚惨,错过了时代红利,军中连代表人物都找不到。

如果没有变故的话,这种格局将长期持续下去。

皇帝御驾亲征,对顶尖勋贵来说是风险,但对他们来说却是机会。

在皇帝面前立下一次战功,胜过以往立下十次战功。

反正管局势怎麽变化,皇帝都离不开勋贵的支持。

打压一批勋贵下去,也必须扶持另一批起来,才能保障皇权的稳固。

只要在战场上脱颖而出,不愁任途没有保障。

想要指责都不行,忠君爱国是政治正确,不能拿到台面上挑刺。

毕竟,顶尖勋贵在整个勋贵集团中占比非常低,数量最多的还是中下层勋贵。

或许其中的单个家族不起眼,但这个群体为勋贵系贡献了数量最多的中层丶基层军官。

景李两家实力再怎麽雄厚,也不可能站在这麽多人对立面。

既然挡不住,那就索性放手。

能够做到这份上,他自认为对得起朝廷给的俸禄。

景国良答应了,群臣却傻了眼。

同预想中的计划不一样,他们都准备在朝会上大干一场,结果高层会议就敲定了结果安排的文官死谏,秘密策反的勋贵,全部沦为无用功。

最糟糕的是勋贵系没有和皇帝翻脸,永宁帝就不可能冒着江山社稷颠覆的风险,对勋贵系高层下手。

按照这样的局势发展,战后朝堂格局虽然会发生变化,但很难按照他们的意志变化。

汉水侯府。

朝堂上的纷纷扰扰,尚未波及到安南,甚至连阁臣遇刺案的消息都没有传过来。

没有这些烦心事,李牧正好把精力投入到都护府的治理上。

大军停止对外扩张后,就开始四处剿杀山贼土匪。

短短数月的功夫,都护府衙门又多了三十万免费劳动力。

一部分是真山贼土匪,更多的还是前朝馀孽。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对待这些威胁领地安全的破坏纷争,李牧都是一视同仁。

无论是建桥修路,还是兴修水利工程,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都护府的人口突破一千万,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但虞人占比实在是太低了。

哪怕加上各地的军户,目前的占比也仅仅只有三成。

尤其是新收复的二十府,当地虞人占比还不足一成。

即便是靠着对调拆分,打破了当地人抱团,局势依旧不容乐观。

地方上混杂的多种文化和生活习俗,终归是一种威胁。

当年始皇帝并六国后,颁布了『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地同域』法令,

方有今日神州大地的统一。

现成的答案放在那里,需要本侯教你们抄麽?」

李牧对着众人敲打道。

安南都护府发展迅猛,短短数年时间,就坐拥上千万人口。

可惜人口不等于国力,新增的人口,主要源于对外扩张。

哪怕出台一系列措施,稳定住了地方,许多地方百姓对都护府依旧缺乏认同感,

土着占比数量更高,如果不趁早采取措施,究竟是谁同化谁,可是一个未知数。

历史上华人在海外建国,也不是一次两次,成气候的却是一个都没有。

最主要原因就是民族融合没有搞好,本该同化当地人,结果因为政策失误反被当地人所同化。

放着国内的好日子不过,跑到中南半岛发展,可是为了当土皇帝。

「侯爷,我们一直在推动语言文字统一,怎奈语言不通惹麻烦。

都护府境内大大小小的语言,足有上百种之多,文字也有十馀种。

目前遇到的最大困境,就是翻译数量严重不足。

尤其是执行人口拆分后,一个村庄都能出现数种语言。

因为语言不通发生的纠纷,每天都在各地上演。」

卫新之当即叫苦道。

统一语言文字,这是历代统治者,都想要做到的事。

哪怕是大虞朝,境内依旧存在多种语言文字。

因地域衍生出来的方言,更是多不胜数。

朝廷数百年没有完成的事,自然不是简单的几条政策,就能够解决问题。

「朝廷流放过来了一批儒生,一个个手无缚鸡之力干不了重活,正好拿去废物利用。

在各地开设语言学校,让他们教授土着语言文字,教材内容仅限于忠君爱国。

切记同都护府其他学校分开,可不能让这帮腐儒,带坏了军中下一代。」

李牧一脸严肃的说道。

都护府的学校,同大虞境内的私垫,完全是不同路线。

传统的四书五经,在这里退居次要地位,占据主导地位的新式教材,全部是李牧亲自主持编纂。

小学的主要组成科目,包括国学丶数学丶物理丶化学丶生物丶思想。

因为同传统儒家教育做出了切割,让李牧在文人圈子里,很是不受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