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带他回家(1)(1 / 2)

大明第一公 岁月神偷 2826 字 6小时前

赈灾容易,给粮即可。

但最难的是,朝廷定下来的是以工代赈。

从灾民之中招募青壮,以军法约束,既要在河南修筑河堤,又要去山东疏通运河。

这事是绝对的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极其缜密的思维,面面俱到的考量,还有上下一心的协调,以及良好的後勤。当然,还要有绝对的权威。

幸好,李景隆这名钦差大臣刚到河南,就因为一点小事斩杀了开封守备在内的数十名不法官员,使得河南上下各地官员,无不俯首帖耳竭尽全力。

当然,威慑只是一方面。

这位曹国公是要钱给钱,要权给权。

河南作为受灾大省,历朝历代水灾不断,但从没赈过这麽阔气的灾。救命的粮食从陕西从各地军仓之中,源源不断的运送至河南。白花花的银子,黄澄澄的铜钱,一车车的送到各级官员的手中,只要花在灾民身上,让百姓别饿死病死,让百姓听话。至於你花多了花超了,曹国公都一概不问。

而且,官员们只要干了一点好事,曹国公那边马上整理汇总,把做了好事的官员指名道姓,快马送至京师,呈送皇帝御前。

渐渐的,河南一省的官员的口中,这位看起来杀人不眨眼的贵胄国公,竟然有了不错的口碑。

在百姓心中也是如此,河南各处受灾的州县,各地安置灾民的关卡,总是能见着这位带着亲卫穿着蟒袍的公爵,亲自在灾民之中体察民情。

直接当着他们百姓的面,查看是否有人克扣他们的口粮,老弱妇孺是否有人欺辱,灾民之中是否有拉帮结夥的,蛊惑人心的,宣扬神佛的...

老百姓的心很简单,谁让他们吃上饭,谁对他们好,他们心里就认谁的好!

甚至不止如此,朝廷还没赈灾的时候,多少百姓灾民卖儿卖女?

人家曹国公那麽大的人物,竟把卖出去的孩子都买了回来,这是多大的功德?

当然,更幸运的是...河南作为前元末年,北方红巾军反元的大本营,建立龙凤政权,打的最激烈的地方,几十年中这里的人已死的太多了。

虽说这种幸运,带着几分嘲讽和无奈。

但实在是河南的灾民,面对朝廷的精兵强将,既不敢也没能力再闹出什麽幺蛾子了。

~

“爷,您歇歇吧!”

眼看自家公爷,昼夜不停的在受灾州县来回巡视,整整一个月都是连轴转,人瘦了一大圈,面色黢黑,李小歪心中满不是滋味。

烈日下的荥阳黄河大堤,烟尘滚滚之中,李景隆矗立一顶大伞之下。

古铜色的皮肤上汗珠流动,乾瘪的嘴唇带着几道血痕。

“天太热了!”

李景隆没有理会身後,捧着凉茶的李小歪,而是对身侧,身材佝偻憔悴至极双眼都是血丝的荥阳知县王道忠说道,“如今堤上的民夫,大多是灾民之中的青壮,这麽多天都风餐露宿的。再这麽干下去,容易闹出病来!一旦有病,难以控制.....要不,就晚上干!”

也不能说洪洞县无好人,大明朝没好官。这王道忠在李景隆看来就是难得的好官。

荥阳被黄河跟贾鲁河夹在当间,西望洛阳,东接郑州。且处在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线上,历来都是水灾受灾最重的地方。

可当黄河决堤天灾不可地方抵挡之时,这名王知县可没像其他州县的官员那样,放任治下的百姓弃家逃难。而是组织百姓军民,携带粮食,躲在了荥阳的丘陵地区。

大水一过,水势稍平之後,又带着百姓开始修筑河堤,抢救财物,疏通道路,再向开封洛阳报灾。

王道忠五旬年纪,身上的官服皱巴巴的,没有任何当官的威风可言,头上的乌纱开了线,且一边的帽翅还断了。

“晚上干,更容易出事!”

他正色道,“乌漆嘛黑的,难以约束!”说着,他顿了顿,“下官知道公爷您体恤百姓,可是.....哎!”说到此处,他重重叹息,看向堤坝上那些赤裸上身的民夫,“生於斯长於斯,这就是他们的命!”

“如今,我等官员,要考虑的是大局!早日堵上堤坝,早日恢复农耕.....”

王道忠又道,“至於些许百姓累死病死.....只能说遗憾啦!公爷您也别太....忧心,这都是他们的命,都是没办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