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3章 宋用臣回京
随着时间进入三月,汴京城的科举气氛,开始日益浓郁。
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汴京学府的房子又涨价了!
特别是已经交房的一期,均价每平尺在短短两三天中就涨了五贯!
看着涨幅很小?
关键,汴京学府最小的户型也是一千平尺啊!
等于瞬间涨了五千贯!
而涨价的原因,非常简单。
榜下捉婿!
或者说,有人在借着这个概念炒房!
可别小瞧了中古人的商业头脑。
洛阳那边的牡丹花炒作市场,击鼓传花了十几年,生生把几个小众品种的牡丹,给炒到了几千贯一株!
要不是,赵煦登基,洛阳元老们都跑来了汴京。
洛阳的牡丹花市场,怕是到现在都不会崩盘。
原因很简单——洛阳牡丹花市场的商业逻辑,从来不是牡丹花,而是买到相应奇花异草的人,可以拜谒元老,请元老指点丶赐教。
就和东汉末年的所谓『点评』一模一样。
区别是,当初的名家点评是评人,而洛阳那边是评花。
但本质都一样。
于是,这十几年中洛阳的元老们赚的盘满钵满。
元老们一个个都建起了园林丶度假山庄。
其中有好几个园林,甚至可以在规模丶精致上媲美赵官家的皇家园林!
连牡丹花都能炒,何况汴京学府的房子这种本身就具备了稀缺性和独特性的金融产品?
反正,一时间,汴京内外,各种各样的传说,都在疯传。
有人讲——孙家正店的东主孙赐,打算给自己的三个女儿,都选一个进士女婿。
但因为自己是酒博士出身,害怕新科进士瞧不上。
所以,便打算给三个女儿,每人都买一套汴京学府的房子当嫁妆。
这样的话,就不怕进士女婿不上钩了。
也有人在传——驸马都尉丶晋州观察使王师约和已故的惠和大长公主的掌上明珠,欲给自己挑个进士及第甚至是状元郎夫婿。
但,王驸马害怕再出一个『错把冯京当马凉』的笑话。
所以,就直接动用钞能力——驸马打算直接买下整整十套汴京学府的房子,来给爱女作为出嫁的陪嫁。
这样一来,就不怕将来捉到的女婿不肯了。
诸如此类的事情,在汴京城内外轰传。
就连汴京新报也加入战斗,在这其中添油加醋的报导——当然,汴京新报在报导的时候,提前迭了甲,都是用『据说』丶『传说』丶『听说』这样的字眼报导,且报导都放在【市井故事】这个过去一直用来传谣的板块。
如此炒作之下,汴京学府的房子,三两天就涨出五千贯一套,合情合理。
这轮炒作结束,每套房子涨个两三万贯,都算稀松平常。
谁叫这汴京学府的业主的孩子,是真的能读开封府建的蒙学丶小学呢?
而汴京学府的蒙学丶小学,如今都已开学。
而这两所学校,所聘的老师,不是开封府有名的私塾先生就是有着特奏名功名的老进士!
小学校长,更是由开封府派遣的京官出任。
这直接击中了天下奢遮人家的痛点。
自然,贵是应该的。
而赵煦也趁机赚了不少钱——大宋有不动产的交易税,唤作牙契税。
虽然税率不高,也就总价的百分之四。
可,炒房火热起来后,一套房子只要过手个几次,赵煦差不多就相当于又卖了一套了。
「难怪现代房产市场火热的时候,所有人都是笑哈哈……」赵煦在看完探事司的报告后,也忍不住嘴里碎碎念的感慨着:「这东西是真赚钱啊!」
「特别是和教育丶前途丶就业丶官位丶阶层等属性绑定后……」
即使在现代,具备这样属性的地产,也不是平民百姓能觊觎的!
何况是如今呢?
所以,赵煦心安理得,没有任何负担。
他甚至开始琢磨起来:「要不要再开个新项目?」
想了想,他否定了这个念头。
「再等等吧!」
「起码也得过了今年再说!」
倒不是他良心发现了。
实在是,要是现在就下场收割的话,很容易刺破泡沫,导致汴京学府的房价崩盘式下跌。
一旦如此,搞不好汴京学府的房价就可能变大a了。
但今年后,等天下人都习惯并且认可了赵官家的房子,确实好,也确实值得投资,且大家都知道,投资赵官家的房子能赚钱后。
到那个时候,赵煦再开新项目,就不会影响汴京学府的房价。
这样的话,新项目一开盘,就可以和汴京学府的房子比价。
想到这里,赵煦就开始给自己找补了:「朕也不是贪财!」
「朕是为了大宋朝的金融安全啊!」
「从元佑元年开始,每年三百万贯的交子流入市场,固然可以润滑金融,替大宋消除钱荒的影响……」
「可,交子越发越多……」
「若没有个蓄水池,迟早会有金融风险!」
还有什麽东西,在现在的情况下,能比汴京城的学区房,更适合当蓄水池的?
「再说了,朕拿了钱,转手就花了出去,没有留在自己手里,也没有拿来给自己享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