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章 巨商风范(2 / 2)

文豪1978 坐望敬亭 7242 字 10小时前

作为新闻集团在英国的老对手,《卫报》自然不希望让默多克如愿以偿,进一步扩张影响力。

更何况,曼彻斯特本身就是《卫报》起家的地方,报社内从老板到员工,有许多曼联球迷。

身为球迷,每人都不希望自己喜爱的球队变成一位亿万富豪的玩物。

《卫报》经过一番调查,拿出来的报导要比《亚太观察家》的内容更加详实,他们甚至打探到了英国卫星电视公司给曼联的报价一6.25亿英榜。

这个数字比俱乐部的实际总价值1.4亿英镑整整高出了3倍多,如此大手笔的出价自然引来了俱乐部股东们的垂涎。

本来事情都快确定了,谁也没想到《卫报》突然在背后放冷箭。

他们的新闻一出,球迷群体一片哗然,

如今的英超还未进入金元时代,球迷们对大资本家购入俱乐部的行为非常抵触。

尤其是默多克还是出身于澳大利亚,他先掌握了《泰士报》《太阳报》等英国最有影响力的报纸,现在又要控制足球联赛,是想要干什麽?

我带英当年可是你土澳的宗主国,简直是倒反天罡!

随着新闻的影响力不断发酵,一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媒体也参与了进来,英国球迷的反对声一浪高过一浪。

他们通过媒体进行言论上的攻击,游行示威,还组织起了「反默(多克)同盟」等各种方式来阻止这笔「将改变欧洲足球发展方向」的交易。

球迷的反对和对手媒体的推波助澜为本来顺利的谈判制造出了波澜,要还只是如此,也不会给默多克添多少麻烦。

事件发酵半个月后,英国公平交易局开始介入进这次收购事件,才是真正麻烦的地方。

英国卫星电视公司控制着英超联赛的转播,现在又要控制联赛俱乐部,很显然已经触及到了「垄断」这个敏感议题。

默多克的如意算盘打的啪啪响,却不想鱼还没吃到,先惹了一身腥。

郁闷之馀,他自然少不了要调查一番,得知是《亚太观察家》坏了他的好事,除了愤怒之外,

他也感到一丝无奈。

到了陶玉书和默多克现在这个事业体量,他们是不可能拿对方怎麽样的,无非是抓住对方小辫子,时不时的互相恶心一下。

这就是商业现实。

想到这里,默多克也只能把心中的愤怒压下去,静待时机反击。

反正他和陶玉书也明白,虽然奈何不得对方,但握手言和也是不可能的。

他默多克这一生的对手有很多,也不介意多一个陶玉书。

「」..—公平交易局的调查结束之前,英国卫星电视公司对曼联队俱乐部的收购将进入无限期停滞。

据英国《卫报》援引公平交易局官员看法,他们认为假如由英国卫星电视公司控制曼联俱乐部,这将使其在足球赛事转播权的谈判中处于不公平的领先地位—

看着《明报》的报导,陶玉书的心情愉快,

就像她说的,生意归生意,感情归感情。不能为了做生意,连送到眼前的报复机会都不要。

搅了默多克的局,让她出了一口心中的恶气,但在她看来这还不够。

「林太,梁先生来了。」

「请他进来。」

这两年,陶玉书在香江常驻的时间越来越少,跟梁伯韬见面的次数也不像以前那麽多了,今天的见面是两人今年以来的第一次见面。

时隔近一年再见面,梁伯韬的气质沧桑了很多。

他三十三岁创立百富勤,用了十年时间将它发展成为一家拥有240亿港元资产的跨国金融集团,在这次金融风暴以前已经是整个亚洲除日本的几家大银行之外最大的投资银行。

可惜,现在这一切都已经是过去式了。

过去十年,百富勤一直保持着激进的扩张,这也是它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崛起的原因。

但也恰恰是因为过于激进的政策,让百富勤忽略了金融市场的风险,它在业太地区的业务很多都布局在了印尼和泰国,其在这两个市场的营业额占集团营业额的53%。

97年亚洲金融危机,泰国和印尼首当其冲,在这两个国家押下重注的百富勤也因此损失惨重。

在金融危机的连锁反应之下,百富勤的财务状况迅速恶化,仅仅坚持了不到半年时间,便于98

年1月宣布破产。

百富勤破产,对于梁伯韬个人的经济状况其实没多大影响,他依旧是亿万富豪。

但他曾经所创造的那些财富神话丶为投资人所带来的巨额收益,却都已经成了泡影,因而这大半年他也颓废了不少。

见面寒暄几句,梁伯韬的神色有些复杂。

这些年来他跟陶玉书的合作很默契,双方可以说是共同成长,曾经梁伯韬以为陶玉书虽然是他的客户丶他的甲方,但自己的事业成就并不逊于陶玉书。

可一场金融风暴让他终于看清了双方之间的差距,曾经数百亿资产的百富勤一夜之间灰飞烟灭。

而陶玉书所掌握的那些上市公司,市值虽受到了些影响,却根基未动,反而是陶玉书在两个月前动用了大量的资金回购了旗下公司的股票。

刚刚过去的8月份香江金融危机正式解除,陶玉书成了第一位敢于投入真金白银为自家公司拉升股价的富豪。

市场也给予了她最丰厚的回报,不到两个月时间里,林氏影业丶明报企业丶泡泡宇宙等几家公司的股价平稳上升,目前已经恢复到了97年7月的市值。

金融危机前套现,金融危机后增持,一来一回之间,几十亿港元的净利就这样轻而易举的到手了。

其所掌握的股权不仅没少,反而还变多了。

这样的赚钱速度比抢钱还快,可梁伯韬却嫉妒不起来。

因为他知道,这才是真正的顺势而为。

而他的失败,恰恰就是因为不明白这个道理。

「」.—港府的调查已经结束了,我们百富勤是乾净的,它的倒闭完全是我们的刚自用所导致的。

百富勤虽然设立了信贷委员会和风险管理部门,却未能制衡业务部门强大的权力。

特别是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我们完全失去了警惕性。

追求业绩的目标完全盖过了防范风险的意识,最终使股东和员工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公司破产这半年,梁伯韬总结了很多,平时他也不会对外人提及,只有在面对陶玉书这个老客户丶老朋友时,他才愿意多说几句。

聊了好一阵子,待梁伯韬诉说完对失败的总结和心中的郁闷,陶玉书才说出她今天找梁伯韬来的目的。

「我想让你把百富勤在大中华区的投资和证券业务重新组织起来。」

尽管在来时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可听到陶玉书的话,梁伯韬的心脏还是忍不住漏了一拍。

「林太,你还愿意相信我?」

「我们合作了这麽多年,为什麽不相信你?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为什麽失败。」

在陶玉书看来,梁伯韬的能力毋庸置疑,如果硬要说有欠缺,只能说是犯了贪婪的原罪。

可人非圣贤,面对摆在面前的利益和机会,又有几个人会眼睁睁的看着它溜走呢?

陶玉书深知她的事业能在金融危机中平稳运行,甚至收获不菲,当然跟她一向的行事风格保守有关系,但同样也离不开丈夫的提醒。

跟梁伯韬相比,她不过是因为背后有个男人而已。

辛苦十年的事业灰飞烟灭,不说名声尽毁,至少曾经因为他点石成金的手段而将他搞搞捧起的投资人们,已经将他弃如蔽履。

这个时候,陶玉书仍旧与当年那般信重他,梁伯韬心中不禁生出士为知己者死的感动,

两人细细的交谈了一番,定下了合作模式,陶玉书出钱丶梁伯韬出力未来崭新的百富勤将把投资重心放在大中华区域。

更准确点的说法,应该是中国内地。当然了,如果在欧美丶日韩丶东南亚等地要是有好的投资机会的话,也是不能浪费的。

陶玉书选择拉拢梁伯韬,是出于长时间合作的信任,也是因为这两年家族财富开始分散向多个国家,已经到了不得不找一个他信得过的顶尖人才来打理的地步。

跟梁伯韬确定了合作事宜之后,陶玉书交给了梁伯韬第一个任务。

前往英国,以最小的代价拿下曼联的控制权。

陶玉书搅局不是目的,目的是要把肉抢到自己碗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