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5章 摇摆与裂痕(2 / 2)

但意思已经表示得非常明显了。

赢学毕竟不是万能的。

就像是在拳击台上,你先主动出拳,结果对面连晃都没晃一下。

而对方反手还击,直接把你给打趴下了。

这种情况下硬说两边势均力敌,那根本连傻子都不带信的。

「更有效……」普利茨克眼中闪过一丝精光,「那就是软体层面了。」

面对三道目光,她进一步解释:

「我们可以扩大打击面,比如禁止在目标对象企业生产的智慧型手机丶平板电脑丶笔记本电脑等设备上预装微软和谷歌的服务等于在软体生态上对菊厂进行全球断供……除了华夏和独立国协以外,其它市场都高度依赖我们的软体生态。」

奥观海张了张嘴,下意识看向桌面上自己的手机:「技术上做得到?」

下一秒他又补充道:「我的意思是,难道还能阻止别人自行安装软体?」

「阻止不了。」普利茨克摇摇头,「但大多数人并不喜欢丶也不会折腾这些,只要禁止预装,就能影响到至少90%的潜在用户。」

这个数字显然是她信口胡诌出来的。

不过道理确实没错。

钱伯斯张了张嘴,想指出这也会损害美国软体巨头的利益。

但看到奥观海眼中流露出的赞同,以及赖特参议员面无表情的默认,他把话咽了回去。

「很好。」奥观海最终拍板,「潘妮,立刻组织团队细化这个方案,评估法律风险和产业影响,尽快拿出可执行计划。」

「罗伯特,安抚好受影响的盟友企业,强调这是暂时的阵痛,胜利终将属于我们;拉娜尔,维持国会对制裁政策的支持就拜托你了……」

「……」

完成部署之后,他的语气转为坚决:

「我们的立场不变,力度要加强。华夏必须为挑战规则付出代价。」

会议结束。

然而,风暴却并未就此平息。

就在白宫会议结束后的几小时内,一场由赖特参议员背后利益集团精心策划的舆论风向悄然转变。

各大主流财经媒体和科技专栏上,突然涌现出大量看似「客观理性」的分析文章和专家评论,其核心论调惊人地一致:

《电动汽车的狂热是否该降温?论电池安全技术的滞后》

《Co-C-hBN:被过度神化的材料,难以逾越的工程化鸿沟》

《激进的新能源转型:忽视基础设施与安全风险的危险赌博》

《反思:我们是否过早地将赌注押在了尚未成熟的技术路线上?》

……

这些文章不再聚焦于LG化学丶特斯拉丶或者任何一家企业的具体问题,而是将矛头对准了整个新能源产业丶

其中自然也包括作为下一代电池希望的Co-C-hBN材料本身。

这些报导引用各种专家的观点,质疑材料在大规模生产中的稳定性丶成本控制的可能性丶以及长期循环寿命的真实性,并特别强调了被低估的安全风险。

相当一部分内容还暗示当前的电池技术,尤其是追求极致性能的技术路线存在问题,还不足以支撑电动汽车的全面普及,呼吁政策制定者和投资者「回归理性」,重视传统能源的「稳定可靠」和「过渡期必要性」。

这场精心引导的舆论风暴,配合着纳斯达克因特斯拉丶LG崩盘和制裁不确定性引发的持续动荡,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恐慌的资本如同受惊的鸟群,开始大规模地从高风险的科技成长股丶特别是新能源赛道撤离,转而涌向被视为「避风港」的传统领域——石油丶天然气丶传统燃油车丶必需消费品……

道琼工业平均指数和标普500指数中防御性板块的权重股,反而在动荡中逆势走强。

美国内部的局面,因制裁引发的连锁反应和传统能源势力的藉机反扑,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暗流汹涌。

科技对抗的战线,在无形中蔓延到了国内的能源路线之争和资本博弈之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