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他们发动村民踊跃捐款,但是村民们也大都不太富裕,所以他们虽然筹集到了几万块钱的捐款,但还是差了三分之一。
镇政府说,如果一个月之内他们凑不到足够的钱,那镇政府就要把那笔修路款先拨给其他村子用了。
也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他们想到了牧德业。
于是三个村的村长和上了年纪的老人轮流去求牧德业。
前面的那几个北定村的村民也第一时间把货源重新换回到了牧源服装厂,还三天两头的跑到牧家道歉。
就这样,他们苦苦求了牧德业一个月,牧爷爷和牧奶奶也劝了牧德业一个月后,牧德业才终于松口。
之后为了感谢牧德业,三个村子的村民积极配合牧德业,接受媒体的采访,为牧德业歌功颂德。
牧德业请来一批媒体,他们就演出一次。
就这样,他们顶着零下两三度的天气,来来回回折腾了十几次。
当时的李家村还是老村长在当村长,他那时已经快六十岁了,这么一番折腾下来,路修好之后,他就病倒了,在床上躺了两个多星期才好起来。
结果他病好之后不过一个月,夏川镇王家村那边就传来消息,牧德业给王家村那边也捐款修了一条马路。
还是捐的全款。
那条马路修好之后甚至比北定村修好的这条马路还要宽一米。
牧爷爷当时也已经七十多岁了,被他气的心口痛了两天。
2013年,牧源服装厂连续扩建了三个新厂,工人不够了,牧德业回来招工,最后三个村子,八百多户人家,只去了四个人。
这些事情吧,说大不大,但是说小也不小。
谁也不知道,牧德业为什么要这么对待他的家乡。
总之,之后的十几年,北定村、李家村、郭家村都没怎么再跟牧德业打过交道。
也就是北定村的民风好,事情过去就过去了,更不搞连坐那一套,牧爷爷和牧奶奶的名声更好。
要不然,去年牧兴怀回到北定村,都不一定能把牧氏中医诊所再开起来。
牧兴怀:“应该会回来吧。”
“但是他们肯定不会回来住的。”
不是因为他们脸皮薄。
而是因为他们就不会把当初发生的那些事情放在心上,更没有把他放在眼里。
吴翰林:“这样最好了。”
“这样的亲戚不要也好。”
反正牧兴怀的医术这么好,他的新诊所也已经开起来了,现在他出去,谁看见了不得尊称他一句牧大夫。
说句好笑的话,现在牧兴怀在十里八乡的名声,都比牧德业要好。
牧兴怀:“没错。”
吴翰林:“那我就先回去了。”
“我有个朋友今天送了我两条黄唇鱼,明天晚上记得带牧建国来我家吃饭啊。”
牧兴怀:“好。”
第二天一大早,牧兴怀就又去了浅市。
一是为了给刘老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