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传的沸沸扬扬,这些事情背后一定有居心不良之人存心利用,眼下最要紧的是尽快安抚民心,消除百姓心中的恐惧,不能让他们有丝毫的可乘之机。
另外最好能顺藤摸瓜将这幕后捣鬼之人揪出来!
晏瑜收敛起眼中的神色,冲着少年勾勾手指,示意他凑近一些。
“朕交给你一个任务。”
-------------------------------------
兖州。
也许是入了秋,天气一天天渐凉,连日来竟然也下了几场秋雨。窗外雨声滴答,书房内宴琢低头批改着公文,从淅沥的雨点声中分辨出景流的脚步,头也不抬的问道:
“那封急报送出去了吗?”
“回王爷,早就派人加急送出去,这会儿应该已经到京城了。”景流咧着个嘴进了屋,将手中的包裹小心翼翼的放下后,这才拂去肩头的水汽。“您要的东西我也拿来了。”
“嗯,先放那吧。”宴琢写完最后一笔,将手中的毛笔搁置一旁,静静等字迹风干。“东边的水渠修建的如何了?”
“昨日便已经完工了。”景流答道。
兖州这次旱情之所以如此严重,抛去天气原因以外,水利并不发达也是原因之一。当地的老百姓大多靠天吃饭,遇上雨水丰盈之年那庄稼长势也就喜人,遇上百年难遇的旱灾那庄稼便颗粒无收。
也不是他们想如此,而是当地的农田大多距离河流主干道较远,一些离得近的河流分支又细小,旱灾一来,用不了多久就枯的差不多了,只剩下一些深井,供给吃的水都勉强,更别说是拿去浇地了,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庄稼枯死。
这些宴琢都看在眼里,但修建水渠也是一门学问,在哪里修建也需要深思熟虑。如果地势过低,来年到了雨季就会容易形成洪涝灾害,如果地势过高,再碰上干旱天气照样会容易枯水。
他去实地考察了一圈,最后发现东边的地势比较适合,随即下令,在东边修建一条水渠,以便农户浇灌庄稼。
一部分士兵在书院照顾那些染上疫症的百姓,另一部分也没闲着,开槽、填土、修筑都是力气活,他们从天亮干到天黑,却连声累都没有喊过。当地的百姓看在眼里,深受感动,那些年轻力壮恢复的好一些的百姓自发的加入他们修筑水渠的队伍。众志成城之下,水渠很快便修好了。
听完景流的回答,宴琢点点头嘴角露出一丝笑意,目光朝景流之前拿来的包裹扫去。
景流应勤地将包裹递了过去,包裹里面装着珩王让他找的一件披风,他翻找了好久才从箱子底下找出来。景流一边往外递包裹一边道:“最近天气有些转冷了,王爷是该多穿一些。”
宴琢接过包裹,平静地看了他一眼,道:“不是我穿。”
不是王爷自己穿,那是给谁穿?
景流脑子一转,顿时打了一个激灵反应过来。
“哦,王爷最近都忙着修筑水渠的事,眼下水渠也修好了,要不要抽空去书院那边看一下患者的情况。”
“嗯。”
男人淡淡的应了,然后从书案前起身,稍微舒展了下筋骨就朝门口走去,走的时候还不忘抓紧了手中的包裹。
第115章
宴琢来到书院,却不见赵明笙的身影。
询问之下才得知是去了厨房。
几场秋雨下来,原本被薅秃了的野菜又突突地冒了出来,让人感叹生命力顽强的同时,泪水不争气的从嘴角流下。
绿油油的野菜!
是绿菜啊!
朝廷运来的粮食,像米和面这一类暂时是不缺的,但绿菜就没办法了,到底条件有限,从京城到兖州路途遥远,绿菜根本存放不住,只有土豆白菜一类的能经得住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