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4(2 / 2)

徐茂道:“你说公告栏?这个简单,下午我派人去弄就行。”

邓绿华点头说好,放心下去研究如何修路,用什么沙土。

徐茂打发掉邓绿华和宋得雪二人,坐在凳子上看士卒们的提问,一一回复。

火箭班名额问题,定额,不改,除非特殊情况,最终解释权归她徐茂所有。

改名问题,想好名字上报给班长,月底统一审核,通过后会张贴在公告栏,代表所有登记信息已经更新,以后就可以用新名字了。

不过改名有时限,一年只能改一次,如果还想改,必须等下一年,提交改名信息的时候注意检查。

义母问题,拒绝。

豆团问题,已经和炊事班沟通过,炊事班表示做豆团的娘子看到豆团就想起逝世母亲,伤心难过,不想做。后勤答复,可以在下次采购时买一个豆团,想吃自行前往后勤处购买。

“终于回完了!”

徐茂差点断气,不知道邓绿华哪里收集来这么多问题,累个半死,总算把所有问题回复完,交给邓绿华排版。

邓绿华接过一看,很多奇怪的问题竟然都被回复,不落任何一问,不由赞叹徐茂的严谨认真,紧忙连夜赶制,第二期军报新鲜出炉。

跟上回一样,依然是手抄,暂时在军中传阅,等丰城那边的信件回来,幽州正式开工,邓绿华再拿着军报往外发。

第二期军报发下来,班长念读,众人听到自己的名字,惊喜万分,尤其前面说她们是忠义军的擎天柱石,顿感自豪,脸面无限荣光。

大家争抢着挤上去,在军报上面找自己的名字,激动欢呼,她们也在军报上出现过了。

倘若珍藏这份军报,传至后世,那子孙后代都能知晓她从军打仗,还成功夺回失地幽州,清楚明白地念出她的名字,以她为荣。

“天呐,祖坟冒青烟,我的名字有机会流传到后世了!”

“班长,军报给我们多留两天吧,我要把它抄写下来,传给以后的孩子看。”

“怎么不多发几张军报啊,我字丑,要是能每个人一张就好了,拿回家去可能羡慕死那些没能进忠义军的姊妹。”

这好像是第一次,她们的名字与战功挂在一起,清晰写明所获荣耀,而非别人口里的某某氏,几娘子。

有人忍不住落下泪,这一年的艰苦训练都有了切实回报。

班长道:“好了好了,一会儿多的是时间抄,安静听下面的内容。”

众人拭泪,赶紧坐回去。

棉衣部分,邓绿华标清来源,对何素芬和莫惠福表示感谢,士卒们也记住她们的付出。

再往下到炊事,大家口水不禁流下三千尺,当时吃时没有感觉到它这么美味,听军报上这么一写,肚子忽然咕咕叫,又想吃饭了。

最后是诗作和问答,读到自己的诗,士卒害羞,听别人的诗文,无限崇拜,感慨文采斐然。

士卒与徐茂之间的互动问答,由于地方有限,邓绿华尽最大努力缩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