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海禁与举子(2 / 2)

所以事实上,明朝之所以实行海禁,表面上看是因为倭寇,实际上则是因为担心一旦允许百姓出海,会出现大量的平民百姓出逃海外,使得沿海的人口大量减少。

这才是最关键的地方!

徐薄说的隐嗨,但是朱佑橙却显然听懂了,但正因如此,他反而摇了摇头,道:「海道通外邦,却不一定要禁其往来,当年太宗皇帝北征,其军费大半来自于郑和下西洋所得,可见远洋商路大有可图,沿海之地贫瘠,若能通商路,对百姓来说亦是好处。」

啊这,徐薄悄悄抹了把汗水,心中越发感到有些惊惧。

无他,天子这话,未免说的也太清楚了些。

这已经不仅仅是海禁的问题了,还牵扯到了另一个重要的国策,重农抑商!

如果说,海禁是太祖皇帝立下的祖训的话,那麽,重农抑商,无疑是以往各个朝代摸索出来的最有利于国家治理的方案。

想要推翻这条制度,可要比放开海禁难度要大得多。

「陛下,商贾之徒重利轻义,多年以来,历代王朝都是此理,此事还当慎重啊!」

当下,徐薄也顾不得惹皇帝生气,忍不住立刻开口道。

闻言,朱佑堂不由抬头看了他一眼,道:「先生急什麽,朕不过是随便和先生聊聊而已,不必惊慌。」

信你才怪,徐溥心中默默吐槽了一句,不安之感却越发多了起来。

果不其然,下一刻朱佑堂便道:「其实先生说的,朕都明白,商贾之徒重利轻义,只要有钱可赚,他们能出卖一切,但是,这并不代表商贾对于国家来说,就毫无益处,要被赶尽杀绝,若是能够利用得当,倒也不失为朝廷的财源之一。」

「可是——」一听这话,徐薄就知道,天子还是没有放弃自己的想法,于是,他顿时忍不住想要开口劝说。

但是,话刚说了两个字,便见得天子正注视着他,道:「不然,先生以为朕为什麽要削减南方举子的科考员额?」

话音落下,徐薄顿时愣在了当场。

此时此刻,他忽然就明百了许多,一旦开海,意味着南方尤其是沿海之地,必然会出现一批大商人,所以此时的科举改制,实际上就是在削减未来可能出现的南方商人一系的力量。

别的暂且不谈,就单是这点谋断千里的心机,便让徐薄忍不住后背生出一阵冷汗。

天子他到底,在暗中谋划了多少东西?

看着徐薄愣在当场,朱佑堂倒是微微一笑,道:「先生想什麽呢?朕只是觉得,举子们除了科考之外其他地方也大有可为,若是能够重新开通商路,总不能都是些大字不识的普通百姓吧,总该有些识文断字的人加入其中不是?」

这话倒不是假话,商业想要发展,靠普通的平民百姓是不行的,虽然现在的读书人都是学的儒家那一套,但是,总归读过书的和没读过书的,对事物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

所以,朱佑堂削减南方举子的名额,也的确有想让这些人转向远洋商路的用意在,至于说除了这个,还有没有其他的用意——朱佑堂一边说着话,一边意味深长的看着徐薄,让后者不由深深的低下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