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秉文仿佛没听出弦外之音,淡然道:「李生过奖了,只是尽点绵薄之力,向各位前辈学习。」
沈弼在一旁看着他们两人暗藏机锋的对话,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他之前更多关注的是李家成,认为他是接手和黄股份的合适人选。
但此刻,陈秉文的出现,以及他与华润丶新华社的密切关系,让他意识到,港岛华商的格局或许正在悄然变化。
会议正式开始。
张建华作为主持,首先介绍了天水围项目的整体规划和调整后的「滚动开发」新策略,重点强调了打造核心示范区和资金闭环的重要性。
随后,各方代表依次发言,讨论的焦点集中在天水围项目的总体规划丶资金安排和开发时序上。
轮到陈秉文以顾问身份发言时,他言简意赅,重点谈了「市场信心」和「现金流」的关键作用。
「示范区的成败,首在信心。必须让市民和投资者看到实实在在丶生活便利丶品质有保障的新区雏形,而不是停留在图纸上的宏伟蓝图。
有了信心,预售回款才能顺利,才能支撑后续的滚动开发。
华润的信用和实力是基础,但具体的执行和细节的把握,需要专业的团队和严格的成本控制。」
他的发言务实具体,直指要害,引得参会的代表频频点头。
沈弼听得颇为专注,偶尔还会低头在笔记本上记录一两笔。
他发现这个年轻人并非凭关系上位,确实有清晰的商业逻辑和实操思路。
李家成坐在一旁,面色平静,但内心波澜暗涌。
陈秉文每说一点,他都能感觉到对方在项目中的影响力在增加,这对他未来可能想获取项目主导权的计划无形中设置了障碍。
茶歇期间,众人自由交流。沈弼端着一杯咖啡,看似随意地走到陈秉文身边。
「陈生,刚才听你发言,对地产开发也很精通?」沈弼试探性地问道。
「不敢说精通,」陈秉文谦逊一笑,「只是做企业久了,知道现金流和市场需求是关键。
任何项目最终都要经得起市场检验。
华润有这个实力,但更需要一个符合商业规律的操作模式。」
「很务实的观点。」沈弼点点头,「听说糖心资本最近在资本市场也有一些动作?」
他终于将话题引向了更感兴趣的方向。
陈秉文心知肚明,沈弼肯定注意到了糖心资本在青州英坭的动静。
他坦然回答道:「是做一些财务投资和资产配置。
港岛未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我们认为一些拥有优质土地资源或独特优势的公司,长期来看很有价值。」
他没有具体点明,但「优质土地资源」这个词,让沈弼产生了非常丰富的联想。
沈弼微微一笑,不再深问,转而聊起了港岛的整体经济趋势,两人交谈了十来分钟,气氛融洽。
这一切都被不远处的李家成看在眼里。
他看到沈弼与陈秉文相谈甚欢,心中那股不安和竞争感愈发强烈。
他原本以为和陈秉文的竞争主要局限在青州英坭,现在看来,对方似乎在有意识地拓宽战场。
他必须加快和沈弼的沟通步伐了。
会议结束后,张建华丶王匡丶沈弼等人先行离去。
陈秉文带着秘书阿丽也准备离开。
这时,李家成走了过来,脸上依旧是那副和煦的笑容,意有所指道:「陈生,今天表现很精彩啊。
没想到你对天水围项目也这麽上心。」
「李生说笑了,只是帮忙出出主意。」陈秉文同样阴阳道:「倒是李生你,长实业务众多,还能对天水围如此投入,才是真正令人佩服。」
两人握手告别,目光交汇,似乎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竞争。
「希望以后有机会多合作。」李家成说道。
「一定有机会的。」陈秉文微笑回应。
离开酒店,坐进车里,陈秉文微微松了口气。
今天这场会议,目的基本达到。
不仅在沈弼那里挂上了号,初步建立了一个有实力丶有思路的年轻商人形象,更重要的是,似乎给李家成制造了不小的压力。
「回公司。」他对赵刚吩咐道。
接下来的每一步,都需要更谨慎地布局了。
和沈弼的第一次非正式接触只是开始,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李嘉诚的根基和与滙丰的渊源,不是他一次表现就能轻易撼动的。
他需要更实质的筹码和更快的行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