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特别顾问(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订!)(1 / 2)

第190章 特别顾问(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订!)

伟业大厦顶层的办公室里。

陈秉文正在听取方文山的汇报。

青州英坭的临时股东大会波澜不惊地结束了,方文山和凌佩仪顺利进入董事会。

但这并没有改变陈秉文收购更多青州英坭股份的想法。

刚刚方文山汇报完青州英坭的收购进展。

情况和他预想的差不多。

随着糖心资本和长江实业两边的持续吸纳,市面上流通的青州英坭股份越来越少,宛如沙漠里的水滴。

股价被双方你争我夺的动作推高,现在握有股票的散户都学精了,纷纷捂盘惜售,挂出的卖单寥寥无几。

反倒是买单积压了一堆,价格是上去了,但真有货的人却不肯轻易放手。

收购绝对控股权的计划,短期内是难以实现了。

「不急。」陈秉文对方文山说,更像是在对自己说,「李家成比我们更拖不起。

安排好人,保持压力,有多少收多少,但不必强行拉高股价。

现在要把工作重点转到另外一边,」陈秉文顿了顿,「这件事需要你和凌佩仪亲自去办。

你们以青州英坭董事的身份,接触那些持股1%到3%青州英坭的小股东,逐个去接触。

探探口风,看看有没有可能达成一致行动人协议,或者直接溢价收购他们持有的股份。

条件可以开得好一点,比如承诺未来地块开发的红利共享,或者优先合作权。」

「明白,陈生。

我会尽快去办。」

方文山合上文件夹,接着汇报导:「花旗那边,克里斯坦森团队进展很顺利。

和黄股份分散,他们吸纳起来阻力很小,目前持股已升至5.3%。」

陈秉文点点头,「告诉克里斯坦森,继续吸纳和黄的股票,但要更小心。

价格不是第一位的,隐蔽是关键,绝不能引起滙丰和市场的警觉。」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这笔佣金花得值。

克里斯坦森团队操作老辣,动静控制得极好,目前看来并未引起滙丰或长实的警觉。

但真正关键的那块肉,是滙丰手里那22.4%的普通股和11.25%的优先股。

那才是通往和黄控股权的钥匙。

李家成前世能拿到,是天时地利人和。

一是滙丰受银行业条例所限,必须剥离非金融资产。

二是柴契尔夫人上台后,港岛前途问题浮出水面,英资急于寻求可靠的本地代理人。

最后一个因素则是,李家成在九龙仓一役中卖了滙丰大班沈弼和船王包玉刚各一个人情,以及他本人展现出的能力.

种种因素迭加,才有了那场滙丰「半卖半送」,将22.4%的和黄普通股转让给李家成的「蛇吞象」。

现在,他陈秉文横插一脚,形势已然不同。

滙丰会如何选择?

沈弼会怎麽看自己这个突然冒出来的挑战者?

直接上门谈判?

时机未到。

自己手里的筹码还不够分量。

还缺乏一个让滙丰必须认真对待自己的契机。

他需要创造一个契机,一个让滙丰不得不考虑他,甚至优先考虑他的局面。

「告诉克里斯坦森,继续吸纳和黄的股票,但要更小心。

价格不是第一位的,隐蔽是关键,绝不能引起滙丰和市场的警觉。」

陈秉文吩咐道。

等方文山领命离开。

陈秉文拿起内线电话,让秘书阿丽把顾永贤请过来。

几分钟后,顾永贤敲门进来。

「顾律师,」陈秉文说道,「尽快以匿名『和黄小股东』的名义,起草一份函件。

核心只有一点:援引《银行业条例》,质询滙丰作为持牌银行,长期持有和黄33.65%的股权是否合规。

要求他们在合理期限内明确处置方案。

语气要正式,引用法条要准确。

完成后,以形式寄往滙丰银行秘书处,同时再给证监处寄一份。」

顾永贤目光闪动了一下,立刻领会了其中的深意:「陈生,这是要敲山震虎啊!

我会处理得不着痕迹。」

「嗯。

给滙丰一个必须尽快处理的正式理由,把潜在买家范围缩小到有实力一口吃下的少数人。」

陈秉文笑着说道。

顾永贤离开后,陈秉文靠回椅背。

正思考着,秘书阿丽敲门进来,脸色有些不太自然:「陈生,这是今天几份报纸的财经版。」

陈秉文接过,快速扫了一眼标题。

《工商日报》副刊一篇分析文章标题隐晦:「新兴华资扩张过速,高杠杆隐现?」

《星岛日报》一则短讯提及:「据悉,有食品饮料厂商跨界地产,资金炼承压传闻再起。」

文章没有点名,但圈内人一看就知道影射的是谁。

内容捕风捉影,强调目前利率高企丶地产波动,暗示某些依靠贷款急速扩张的企业可能面临风险。

「什麽时候出来的?」陈秉文问,语气平静。

「今天早上的报纸。」阿丽回答,「刚从美国回来的李伟明经理已经看到了,他正在外面。」

「哦?让他进来。」

听到李伟明回来,陈秉文知道肯定是找王子(Prince)代言的事情有了结果,否则李伟明不可能事情没办完,就从美国跑回来。

李伟明很快推门进来,脸上带着一丝兴奋。

「陈生,我回来了。」

「辛苦了。美国那边情况怎麽样?」

陈秉文示意他坐下,直接问道。

「办成了。」

李伟明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文件,放到桌上,「和王子(Prince)的代言合同,签下来了。

两年独家,涵盖功能饮料和未来可能的关联产品。

代言费总共五十万美元,按年支付。

他愿意配合拍摄GG和参加宣传活动。」

陈秉文拿起合同快速翻到关键条款页,扫了一眼数字和约束条件,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

「过程顺利吗?」

「比预想的要顺利。」

李伟明笑着说道,「他的团队对我们的产品很有兴趣。」

「很好。这笔钱花得值。」陈秉文合上合同,「他的音乐风格独特,和『脉动』想要传递的品牌内核很契合。

接下来,尽快启动GG拍摄和渠道预热。」

「我回来前,已经安排团队的人对接GG公司了。」

李伟明点头回答道。

随即语气一转,指了指桌上的报纸,「陈生,我一下飞机就看到这些,风向有点不对。」

「嗯。」陈秉文把报纸推过去,「手法老套,但有效。

会影响市场信心和融资成本。

你怎麽看?」

「虽然没点名,但圈内人一看就知道冲我们来的。」

李伟明皱起眉头,「强调高利率和扩张风险,明显是想动摇合作夥伴和银行的信心。

我回来的路上初步打听了一下,文章的作者和几家与地产关联密切的财经线记者往来甚密。」

「虽然不能确定,但很大可能是那边放的风。」陈秉文冷笑一声。

这像是李家成的风格,正面战场暂时僵持,就用盘外招施压,干扰你的节奏。

「需要发表声明吗?」李伟明问道。

「不用直接回应,这种事情只有越描越黑。」

陈秉文略一思索,「你现在去做三件事:

第一,让联系和我们关系好的几家报纸,比如《东方日报》,明天发几篇正面报导,重点突出我们『脉动』在日本丶韩国和东南亚的销售增长丶现金流健康,还有屈臣氏的整合非常顺利。用事实说话。」

「第二,让方总监配合你,准备一份简明的财务摘要,突出我们的负债率可控和盈利能力强。

不是对外发布,是准备好,如果有重要的合作夥伴或银行问起,随时可以拿出去。」

「第三,你亲自去一趟获多利和花旗,找郑锦华和李德总裁聊聊,通报一下这个情况,表达我们对此不屑一顾的态度,并再次强调我们业务的稳健性。稳定军心。」

李伟明离开后,陈秉文拿起那几份报纸,简单的浏览了一遍。

舆论战只是开胃小菜,真正的较量在于谁能拿出让滙丰无法拒绝的方案,拿下那决定和黄命运的33.65%股权。

他深知,对于还未上市的陈记而言,这种舆论攻势虽不致命,却如癞蛤蟆跳脚背,不咬人但膈应人。

长期下去,必然会对品牌形象和消费者信心造成潜移默化的侵蚀。

「等和记黄埔和青州英坭的事情告一段落,必须腾出手来收购一家报社或者传媒机构。」

陈秉文心中暗忖,「港岛这地方庙小妖风大,水浅王八多。

手里有自己的发声渠道,将来会方便很多。」

正思索间,办公桌上的电话响起。

陈秉文拿起电话,里面传来华润总经理张建华的声音。

寒暄了几句后,张建华说道:「关于天水围的开发思路,集团已经正式采纳,项目开发筹备小组今天成立了。」

「恭喜张总,华润做事果然雷厉风行。」陈秉文笑着附和道。

「这都是陈生的思路好。」

张建华笑着恭维了一句,随即郑重邀请道,「经过集团领导小组讨论,我们想正式聘请您担任天水围项目开发筹备小组的特别顾问,不知道陈生意下如何?」

陈秉文心中一动。

这比他预想的更进一步,顾问身份虽然不直接决策,却是极好的信息渠道和影响力切入点。

「张总和华润实在太抬爱了。

我只是提了些不成熟的想法」

「陈生不必谦虚。」

张建华打断道,「这个顾问不需要您坐班,只是在关键节点想听听您的专业意见。

顾问费用方面,集团会按最高标准支付。」

「既然张总信得过,那我再推辞就是不识抬举了。」陈秉文爽快答应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