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给我群名干出来了?(1 / 2)

第217章 给我群名干出来了?

本来吃瓜党看到换人都打算走的,但看到余惟陌生的歌名,他们决定再观望观望。

不是,你这不符合人设啊!

要说余惟那两个人设最稳,一个是扑街,另一个就是小说里提前剧透自己的作品。

尤其是后者,在欧洲市场大受好评,被当地网友戏称为「杀人预言」的存在。

提前亮出来又何妨,该杀还得杀现在不亮牌直接搞偷袭了,这都不是不符合人设了,这堪比塌房啊,读者缺的这块期待感谁来补?

台下几个坐VIP席的大人物对此还是知情的,嘉宾塌房这事他们很关注,对这个处理也很满意,让余惟补位观众绝对是会买帐的。

救场这事听着简单,但弄不好也容易惹人非议。

一个最简单的道理,你要换掉一个有争议的艺人,那换上去那个人,身上就不能有争议。

换人这事本身就带着一定的对比性质,要是换了品行不端的再塞一个有黑料的上去,不是自己打自己脸吗?

余惟背景很乾净,这其实才是上面最看重他的一点,除了写小说以外,他身上也挑不出其他毛病。

他这小说虽然有种布局的迹象,但目前也没什麽大问题,让他补位,不仅是音乐会的最优解,也是相关部门的最优解。

就是不知道他这首歌如何,《相亲相爱一家人》,听着倒是挺合家欢的.

喧嚣的人群如潮水般退去最后一丝私语,纯净的灯光打在舞台中央,熟悉的身影缓缓走到麦克风前。

余惟,又是他。

同一个人同样的出场方式,甚至连演出服都没换,但此刻的余惟看起来似乎跟一小时前不太一样。

与《红日》昂扬的精神截然相反,此刻的他显得的安静而真挚。

余惟轻轻点头示意,旋律悄然响起,他闭上双眼,深吸一口气,开始调动内心深处的情感储备。

这首歌比起技巧更注重感情,场子到现在已经很热了,不需要他像刚才那样整活,这首歌需要的是返璞归真。

「我喜欢一回家,就有暖洋洋的灯光在等待我喜欢一起床,就看到大家微笑的脸庞。」

听歌名大家还以为是春节团聚的阖家欢乐,但余惟这首新歌的开场却意外的很轻松,这种氛围不和任何节假日挂钩。

从什麽时候团圆似乎成了节假日的附赠品,一提到团圆就是中秋月圆新年伊始,其实家一直都在,不用只在特定的月光下才想起拥抱它。

这也是余惟选择《相亲相爱一家人》的一个原因。

关于团圆的歌很多,但其中大部分都跟节假日绑定,音乐会拿出来效果肯定大打折扣,也不够适合。

他想要一首融入日常生活的团圆歌,可以无关任何时间任何场合,随时都能听。

所以他想到了这一首,被广泛当做群名的歌。

「我喜欢一出门,就为了家人和自己的理想打拼我喜欢一家人,朝着同个方向眺望。「

余惟乾净的嗓音如泉水般流淌进每个观众的心里,大家很明显的感受到,这次他不炫技了,只打算用歌曲本身来征服大家。

如果说《红日》的险中求胜是他对自己唱功的自信,那这首歌的稳中求胜就是他对自己创作能力的自信。

正因为这首歌不急不躁,观众也得以有了边听边感受的功夫。

刚才的《红日》从头燃到尾,大家都无暇细细品味,现在《相亲相爱一家人》正好补上了这个缺。

余惟这开头几句,都是以第一人称的排比句式展开,无论灯光微笑丶打拼眺望,都是在细腻刻画温馨平淡的日常生活。

团圆这一概念很难详细描绘,他将家庭温情具象化为可感知的生活片段,这一手很是精妙,不仅画面十足,也提高了观众的代入感。

抒情流行的曲风像是口语倾诉,很容易就能把观众带进去。

「评价一下?」

孟寒戏谑地调侃着眉头拧成个川字的林浦岩,光是这几句下来,这老家伙怕是已经在冒汗了吧——

「片段写得好也得最后收束回来才行,看样子接下来几句还是一样的路数,要是没收住就太散了。」

「再看看。」

作为真打分哥,乐坛锐评先生,林浦岩看待问题还是一针见血的。

这段主歌的设计模拟了家族聚会的合唱场景,虽然每一句都生动形象,但最后要是没合起来,那也是一盘散沙。

孟寒闻言笑笑,要是质疑余惟唱功他不跟别人扯,毕竟唱功这东西看状态,但要是质疑余惟的创作能力,那他可真得好好唠上一唠了。

你怕是没体会过同台嘉宾每期节目都能拿一首新歌出来的绝望..

「我喜欢快乐时,马上就想要和你一起分享我喜欢受伤时,就想起你们温暖的怀抱。「

像是在回应林浦岩的期待,余惟依旧在有条不紊的铺细节,又是一段生活画面,但在平淡日常上又拔高了一层,过渡了个人的情感维度。

一连六个场景,涵盖的面也很广,但越是这样,想收束回来就越不容易。

虽说锐评,但林浦岩也不会盼着余惟这歌拉了跨,正相反,他还挺好奇余惟会用什麽样的高潮给整首歌定个调。

都团圆了,也不能总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你得整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