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螃蟹杯八强
螃蟹杯八强赛的现场解说之一,是佛华采。
来都来了,他不干点活就有些浪费。
“我看到大家在议论,说双蝉是不世出的天才,”他坐在直播镜头前,极尽赞美之词,“说得很对!”
来充当另一个解说的于红雪,也是快速点头。
“都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我们这些内行人看来,”于红雪笑了笑,“双蝉更是天才。”
两人对视,会心一笑。
佛华采感慨:“我真没见过这么天才的棋手,纵观历史诸棋士,年少成名者甚多,一个年代有一个年代的代表人物,近现代围棋里最出名的是八十年代日本的超一流高手,还有我们的棋圣吴清源先生。”
20世纪80年代,是日本围棋的辉煌阶段。
当时世界棋坛以日本为魁首,中韩的棋手都要去日本学棋镀金,“超一流棋手”,是新锐棋手远超一流棋手水平,从而获得的新称呼。
他们也被称为“六超”。
那是一个盛世。
里面每个人都曾开创过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武宫正树的宇宙流、大竹英雄的棋形美学……
但六人并非全是日本人,有中韩入籍日本的。
中日对抗里战胜过这些高手的佛华采,也被公认是“超一流棋手”。
对外界来说似乎是上个世纪已经消失的人,实则这群人还活得好好的。
在许多元老赛、邀请赛里,他们的身影依旧活跃于棋坛中。
“每个时代的围棋都不同,我们的围棋是持续在进化的,双蝉的棋会如何呢?”佛华采说道,“我很期待她给围棋注入的新变化。”
于红雪:“是的,跨越时代环境来对比棋手,是一个没有结论的事情。”
这是在针对提纲上收集的,网络中关于“双蝉放在八十年代还能不能出头”的议论。
环境不一样,当年没有网棋也没有这么繁杂的围棋规则,尤其是那会儿棋手巅峰在三十岁之后。
现今的三十岁等于棋手的末路。
佛华采聊起了前阵子他远赴日本棋院与人下棋的事情。
“我告诉了他们,围棋出了个双蝉。”他说起此时颇为高兴,“老朋友们都很开心。”
一个让人无法忽略的现实:日本围棋正在衰退。
从全民围棋到现在的人数骤缩,尽管21世纪初被漫画《棋魂》刺激了新一波的围棋潮,但终究止不住衰退的现状。
学棋基数上不去,世界冠军出不来,故步自封的日本围棋在急于寻求变革之际,也缺少新的领军人物。
然后现在,2013年中国六大冠军,2014年补足了团体赛冠军,这会儿又出来个11岁连胜两位九段棋手的双蝉。
论开心是为了世界围棋,论羡慕嫉妒也是真的有。
于红雪:“我跟双蝉下过两盘棋,很幸运。她给我的感觉是,进
黑25追求直线攻杀,但白26反打后提子,黑角部被飞压封锁,外势丢了。”
于红雪:“当前形势,白棋大优。”
两人的棋评分外冷漠,半点没有刚才探讨双蝉时对她的青睐。
接入直播解说的网棋平台里,弹幕有点疯了。
【这么冷冰冰的解说吗】
【虽然听不懂但是谢谢于姐的总结】
【所以我们双蝉危险了是吗】
那倒也不至于。
围棋落子有损有得,祸福相倚在棋盘之上太常见了。
于红雪:“双蝉的星小目其实是攻杀利器,但25这一手分断落入了对方陷阱,姜晓闻通过精妙棋子获得了铁壁。看双蝉后续如何应对吧。”
才刚开始布局,一切皆有可能。
佛华采道:“这手不是扳,改成长,两人应该还能再打一会儿。”
黑25的扳断,在两人看来都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佛华采更是认为不如“长”一手,延续当前的攻防。
白棋获得了外势厚度,从而辐射中腹。
现场的双蝉并没有焦急。
她承认,这一手下得不是很好。
然而,厚势未必等于胜势。
黑棋超大飞以转向上方扩张,弃三子抢占大场,顺利止损。
白棋随之打入,两人正式开启第二战场。
于红雪:“双蝉每次弃子转换的决定都非常果断。”
佛华采:“她治孤也不错。”
治孤在当前的棋风中,不是那么地有统治性。
还有人分析治孤好还是均衡好亦或者攻杀好,最后的结论是攻杀最佳——因为这个看着更刺激。
不过,他们也承认,治孤流很难。
需要下苦功夫却很难得到较高的回报,就性价比来说,不那么好。
然而,以一手治孤逆转乾坤反败为胜,在比赛中又屡屡可见。
从这点来看,治孤流棋手的戏剧性也很充足。
黑41尖顶,再现双蝉攻杀本色。
于红雪看到这一手就很高兴,不当双蝉的对手了,作为第三者角度来旁观,这种感受非常舒服。
但也会有遗憾,毕竟,棋手的舞台就是棋盘。
双蝉借挑衅连续追回劣势,两人在这里你争我抢,中盘攻防战很快来到。
当白80想要封锁中腹吞吃黑棋右上未活大龙时,双蝉给出了石破天惊的一“碰”。
佛华采激动得直拍大腿:“太妙了!直接扭转了攻守之势!”
应对姜晓闻这位实力强劲的前辈,双蝉不可谓不艰难。
她在观察他的棋,在看他的思想,在接触他的谋略。
墨非早已将螃蟹杯八强的其余七人剥干净展示给了双蝉,然而,一个人的围棋,是无法准确概括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