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第124章
两家议婚,结的是通家之好,顾闲和王宜玉反而没什么说话的余地。
苏州一带在明代不像安徽、四川这些地方那样出了名的早婚,顾闲与王宜玉都没到法定结婚年龄以及当地平均结婚年龄线,所以目前也就是订个婚,距离商量婚期还早得很。
不过两家小孩都被打扮得很正式,看得出来都非常重视这次见面。顾闲鲜少这么安分地坐那么久了,待到后头忍不住偷偷跟王宜玉挤眉弄眼。
王宜玉本身也不是多安分守己的人,两个人就听着长辈们的交谈悄悄地你挤挤左边眼睛、我抬抬右边眉毛,聊以打发时间。
不小心瞥见两小孩在做什么的两家大人:“………”
怎么感觉两边都还是孩子心性?连这么“眉来眼去”的,都给人一种他们在相互较劲的感觉。
瞧瞧,这边的得意表情分明是在说“我能把眉毛抬这么高,你能吗”,另一边见状立刻卖力地把眉头抬得更高以作回应。
毫不相让!
哭笑不得之余,双方也默契地加快了进程,省得两个坐不住的家伙闹出什么幺蛾子。
听到两家长辈说完事了,顾闲和王宜玉都一副特别乖巧的模样坐在各自长辈旁边,仿佛自己刚才什么都没做。
顾闲继拥有秀才身份后,又拥有了一个未婚夫身份。他觉得很稀奇,跟王宜玉嘀咕起来:“你们家有马吗?”
一般人家不会养马,不仅是马本身贵,养马也很费事。你家得有地方建马厩,得储备草料,得有仆从每天照料,这么算下来,家境差些的可养不起。
像顾闲家就没有。
他感觉王家可能有。
果然,王宜玉点着头说:“有的,怎么了?”
顾闲道:“我们骑马出去玩吧!”
他觉得自己这个想法很有道理,既然是为了拒绝相看才定的亲,那现在订婚成功了,怎么都得出去晃悠一圈叫旁人知道王宜玉已经有他这么个未婚夫了!
最重要的是,此前王宜玉不好光明正大跟他出门玩耍,来太仓时他提议出去玩都被糊弄过去了,这会儿名正言顺了,那不得开开心心畅游太仓!
顾闲把自己的想法如此这般如此这般地说给王宜玉听。
王宜玉也觉得这想法不错,两人便去与长辈说了一声,跑去马厩牵马去。
王士骐本来想一起去的,结果王宜玉说马不够,没让他跟。顾闲还一本正经地说他也该考秀才了,不要整天只想着玩耍云云,俨然一派“我考上了你没有”的过来人语气,王士骐听了气得半死。
王士骐去跟王世懋和魏氏告状,两人对顾闲的品行倒是放心,不怕两个小儿女私底下做什么不该做的事,就顾闲那个走到哪跟人聊到哪的性子,估计一出门就没什么“私底下”了,全太仓的人都与他们同在!
顾闲与王宜玉骑着马上街,果然是遇到眼熟的人就停下来聊两句,开口先是“你知道吗这是我
亲郁氏觉得自己年事渐高,身体又不好,不想离家太远,便不愿去。妾室高氏的孩子还小,不宜车马劳顿,也宜先留在家中。
即便如此,这一趟过去人也不少,更别提还要多雇些仆从来做事。
顾闲得知此事后算了算,发现自己的专属房间估计是没了(老王估计也不乐意再叫自己住),要是再去京师的话估计还是得去张居正这个姐夫家蹭吃蹭喝!
此前他已与张居正他们说好考了秀才便去京师跟随王世贞读书,后年再算着时间回来参加乡试。
可这会儿在家中待久了,顾闲又有些不想去京师了。
想着读书在哪不能读?去府学一个月也还能归家两趟,不像京师离得那么远,一去就是一年半载见不着家里人!
他试探着与王世懋说起这个想法。
王世懋道:“我觉得还是去京师好些。府学里生员多,规矩得严格些,学官不好为你破例,旁的生员便会说‘他可以我为什么不可以’,到时候平白生出事端来反倒不美。”
在京师国子监顾闲不是正经监生,每天到处溜达也没人拦着,要是真入了官学可就由不得他这般自由了。
何况府学的夫子顶了天大多都是举人而已,自己尚且考不上进士,如何能教得了顾闲?